中国各城市环境信息雾里看花 香港空气污染亦堪忧(图,视频)

中国大陆的空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然而各地方政府却没有及时地向民众公开相关信息。有国际团体呼吁中国政府完善此方面的政策与法规,让信息透明化。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报导

下载视频Opens in new window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联合发布了2010年度30个中外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评价报告,课题组在中国大陆选择了北京、广州、乌鲁木齐等20个城市作为评价对象,同时选取纽约、香港等8个发达城市、两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墨西哥城和新德里作为评价研究的比较参照城市(“参照组”)。报告显示,参评的20个城市无一及格,分数最高的北京仅为38分,20个城市平均分只有22分,而一起参评的8个发达城市平均分将近80。

在北京的环境团体“绿色和平”项目主任杨爱伦星期五就此向本台表示,“应该说中国现在在空气污染的信息公布公开方面存在一个不是很平衡的现象,比如说大城市,北京、上海这方面的污染的公开就做得比较好,另外一些小城市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就没有那么高,相对来说就做的不是特别好。从环保组织角度来说,我们肯定是要倡导全国要有统一的标准,特别是中央的环保部,要在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确保全国都实行统一的标准,各个地区和各个政府都采用一样的标准来公开关于空气污染的信息。”

环保团体及人士认为,中国的环保问题仍然停留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没有真正和民众的利益直接相关,民间参与也屡遭压制。虽然官方高调宣传节能减排,但是民间参与和民间话语权非常欠缺。在过去的2010年,中国发生多次重大的环保事故,例如福建紫金污染、大连漏油,以及多个城市的垃圾焚烧等问题。公众始终难以参与公共决策,造成很多环境问题不可逆转。政府对环境监测和环境事件仍然保持不透明、不公开的态度,让民间非常不满。

此前2010年12月28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也曾发布一份报告,对中国113个城市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情况进行评价,其中及格线以上城市只有11个,不足总数的10%。宁波以82.1分居榜首,锦州以14分垫底。

而即使在信息透明度相对较好的香港,也因为受到周边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自身发展的影响,面临巨大的环境污染挑战,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形成处理难题。香港科技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刘启汉告诉本台记者,“珠江三角洲还有其他南中国的污染吹到香港的时候,天都会变得蒙蒙的。”

星期四,香港大学医学院公布了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07至2010年间,在香港因为环境污染有4800人额外死亡,即每年有1200人的死因与空气能见度有关。因此促请政府尽快改用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素指标,保证市民健康。

港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名誉教授贺达理表示,能见度低已成为香港空气质素问题的主要特征,除了影响市民健康,更对经济活动以及香港的城市品牌带来莫大的不良影响。在香港的美国商会新任主席屈富明称,香港空气污染加剧、经营成本高、国际商业人才缺乏,将威胁竞争力。据悉香港美国商会93%的会员企业表示,最担心空气污染问题,并认为空气质量在过去一年中下降。

对比香港,北京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的一个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充分的公众参与,环境污染问题将很难克服”。环保人士认为,新媒体技术也许可以帮助民众驱使政府的信息公开,或产生替代方案。目前很多发达国家为用户报告不同监测点的空气污染指数开通了Twitter和Facebook,还开发了手机上应用软件。本台曾经报道,在北京的美国大使馆也建立了北京空气质量监测点并透过推特每天发布几次空气质量报告。

有学者认为,未来十年左右的时段内,中国和香港地区可能面临环境污染事件集中爆发,偿还整个区域以往不可持续发展的“债务”。而政府部门将面临的挑战,将不只是应对环境事件,更需要面对此起彼伏的公众问责。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