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本周二正式命名率先在中国武汉爆发的致命性新型冠状病毒为Covid-19。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11日宣布,从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COVID-19”。
谭德塞解释COVID-19是指“Coronavirus disease 2019”(冠状病毒疾病2019)的意思,CO代表的是冠状(Corona),VI代表病毒(virus),D代表疾病(disease)。
他表示,选择这个名称是为避免指涉特定地理位置、动物物种和人群,符合国际为避免污名化所做的建议。
谭德塞还说,首批疫苗可能在十八个月内取得,所以目前必须采取一切行动:“专家正研发针对COVID-19病毒的疫苗,预计最快在十八个月内面世,因此大家目前只可以用现有的方法应对情况。”
他呼吁各国合作,避免疫情扩散和增加更多开支。
目前全球总共报告43146宗确诊个案,1018人丧生,其中大部分案例来自中国,湖北省更是重灾区。
世卫组织在重命名新的冠状病毒后表示:我们不是毫无防御的,我们必须利用当前的机会窗口强力反击,在各个角落团结对抗此一病毒。否则我们可能会有远多于目前的病例,付出远高于目前的代价。

谭德塞表示:“如果世界不想醒来,将此病毒视为头号公敌,我不认为我们能够汲取教训。我们仍处于围堵策略,我们不应允许此一病毒有地区性传播的空间。”
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传染病防控研究合作组织当天在瑞士日内瓦共同举办“科研路线图:新型冠状病毒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谭德塞在论坛上发表开幕讲话强调,论坛的目标之一是达成一份科研路线图。
论坛讨论重点包括9个方面,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病毒特性、病毒的动物来源与环境、病毒传播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治疗、医院感染控制、药物研发、候选疫苗、科研伦理以及疫情应对中的社会科学及公共卫生措施。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蔡凌巴黎报道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