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4月21日表示,中国部分城市的雾霾程度在今年第一季度有所改善,但中西部地区的污染却在加剧。有学者认为,只有鼓励民间组织参与监督、允许集体环保诉讼,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空气污染的治理效果。
“绿色和平”负责东亚气候与能源的项目主任张凯(音译)当天向法新社表示,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部分雾霾状况最为严重的城市今年第一季度以来,空气污染程度减轻了近三成。其中北京PM2.5数值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3%,河北省等周边地区的PM2.5数值下降了31%。
“绿色和平”组织认为,中国部分城市的空气污染数据显示降低,主要得益于政府正在实施控制当地煤炭火电站等重工业污染的措施。但由于其他省份的类似政策并没有北京周边地区严格,中国中西部城市的雾霾污染程度反而仍在加剧。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的胡星斗教授就此表示,北京地区雾霾指数下降与周边河北省整治重污染企业,力保首都的公共形象政策有关。
“北京周边地区河北省近一年来,关闭了大量的‘三高’企业。河北在治理雾霾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牺牲了不少产值。但是整个中国的雾霾情况还是不容乐观,仍需要在环境保护、治理雾霾、节能减排等方面加大力度。”
胡星斗教授认为,目前中国的环保措施主要由政府实施主导,而地方政府在雾霾污染方面更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局应认识到,环保政策能否见效并不局限于公开的资金数字投入,而必须放弃“环保与GDP增长相矛盾”的错误观念,使发展绿色产业成为地方经济的主体。
对环境污染问题表达不满,已成为目前中国每年众多群体性事件的主因。上个月,原央视主持人柴静反映雾霾问题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再次引发中国舆论的共鸣。而“绿色和平”组织的最新数字,似乎也使连日遭受沙尘暴肆虐的北京市民又燃起了对“APEC蓝”的期望。
但北京民间环保组织“绿色北京”的负责人宋欣洲指出,官方对于接纳民间组织参与环保监督的实际行动仍有待改善。
“政府对民间组织的参与口头上非常积极,但实际的进展并不大。这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包括信息公开近年一直在说,但做得如何?我觉得还是差强人意。所以,信息公开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公众监督能否真正起到作用、民间组织包括自身能力的提升等,才能使民间参与环保的质量更好。”
北京理工大学的胡星斗教授则强调,鼓励民间自发性的环保集体诉讼和参与监督,将不失为确保官方政策落实生效的一个关键步骤。
“更主要的,还是从制度层面鼓励公民的集体诉讼。集体诉讼是治理雾霾、治理环境污染的根本之策。因为如果一大群受害者集体诉讼,就会导致污染制造企业倒闭、付出天价的赔偿。还有,鼓励民间机构的监督也是极其重要的途径。如果没有民间组织的参与,仅仅靠官僚政府,环境治理就永远不可能起到根本的效果。”
“绿色和平”组织星期二还表示,中国部分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虽得益于政府措施的主导而所有改善,但实际效果并不普遍。该组织追踪的中国360个城市中,约九成超过政府年均空气颗粒物上限。中西部省份城市的PM2.5浓度仍在持续上升,其中上海在今年第一季度的统计中,PM2.5D 浓度上升了约13%。
(记者:何平 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