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气候协议》。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将百分之百履行自己有关《巴黎气候协议》的承诺。有外国媒体报道,中国近年来开始增加可再生能源生产,但中国迄今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耗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
美联社6月2日发自北京的报道说,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1日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议》,可能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里进一步扩大日趋增长的主导地位带来更大的空间。
中国政府对美国总统的决定立即做出反应,重申中国将继续遵守巴黎协议的承诺,并在今后的几年间将斥巨资投资于可再生能源领域。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6月2号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总统的决定表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将继续推动巴黎气候协议,“百分之百”地履行自己的义务。
在中国的能源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的可再生能源顾问Frank Yu表示,中国政府发出了非常明确的信号,希望在促进全球贸易和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发挥更大领导作用。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议给中国政府在全球遏制气候变化努力方面发挥领导作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报道说,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迄今在发电和钢铁等重工业方面依然严重依赖煤炭,而且中国很难放弃,除非中国愿意扼止进一步发展经济的愿望。
旅居海外的中国学者廖然表示:
“当然,中国和欧洲会继续遵守巴黎协议,但没有美国的参加,毕竟是非常遗憾的。”
美联社的报道说,中国政府近年来急于转向可再生能源,一是因为国内众多燃煤发电厂和重工业工厂排放的污染雾霾经常覆盖中国许多主要城市的天空;严重违胁公众的健康,驱使许多中国大陆人移民海外。另一方面,潜在的经济利益也驱使中国政府转向可再生能源。世界各国近些年来在太阳能和风能上的大量投资已大幅度降低了这些能源的成本。
报道说,中国目前的风能产能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国在太阳能产能方面也已经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一。此外,中国的可再生能源领域目前已经为360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中国政府计划,截至2020年,在新的太阳能项目上投资1440亿美元,在风能项目上投资1000亿美元,在水电项目上投资700亿美元,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里再增加1300万个就业岗位。
然而,尽管中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但煤炭目前仍然是中国的主要能源,煤炭2016年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2%。过去几年中国煤炭产量下降的因素是经济增长放缓。
今年1月,中国政府宣布,将暂停或取消建设100个燃煤发电厂的计划。但同时,中国仍有几十个煤炭发电厂正在建设中。同时,中国还在其它国家投资建设燃煤发电厂。
中国去年的煤炭产量达34.1亿吨,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国煤炭产量今年头四个月同比增长了2.5%。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煤炭消费量是第二大煤炭消耗国美国的四倍以上。中国目前也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温室气体被指是造成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
美国西东大学的全球健康中心主任黄严忠教授此前就这个议题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大陆煤炭资源丰富,缺乏其他能源。同时,中国保持较高水平的经济增长率,因此不可能在短期内放弃使用煤炭:
“多年来中国主要依靠烧煤发电来为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很多地方的产业就是生产煤炭。中国政府针对水污染问题也推出了一些方案,但这个问题不容易很快解决,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美联社的报道说,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议的理由之一是,中国在继续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很多美国共和党人认为,该协议很不公平地让美国工业承担气候变化的主要担负。
美国煤炭使用量近些年来大幅度下滑,取而代之的是相当丰富和廉价的天然气。但在中国,天然气的使用相当有限。中国目前正在试图把煤炭转化为合成天然气。但研究人员说,将煤炭转化为天然气也会产生大量的导致气候变化的二氧化碳。同时,中国的电网还没有能力充分吸收可再生能源,造成能源浪费。
海外学者廖然表示:
“我担心,虽然中国依然坚称自己将百分之百地履行有关巴黎气候协议的承诺,但因中国经济还极大地依赖燃煤发电,恐怕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巴黎气候协议》于2015年12月在法国首都巴黎达成,有超过200个国家签署,2016年 11月 4日正式生效。目标是,在21世纪后半叶,全球经济不再依赖化石燃料,并将全球气温的上升限制在2摄氏度以下,甚至力图达到1.5度。
根据中文百度百科的《巴黎气候协议》中文译本,协议第四条规定:“4、发达国家缔约方应当继续带头,努力实现全经济绝对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应当继续加强它们的减缓努力……逐渐实现全经济绝对减排或限排目标。5.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缔约方提供支助……增强对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支助,将能够加大它们的行动力度。”也就是说,发达国家须立即绝对减排,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可以“逐步”减排。
中国政府2 016年11月发布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中国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5年水平上下降18%,推动碳排放总量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力争早日达到峰值。
(记者:希望; 责编:嘉華; 网编: 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