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开始关注统计数据的可靠性问题。国家统计局局表示,反对和防范统计数据弄虚作假是统计部门“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必须加大统计执法力度,提高中国统计数据的质量。
中国大陆的《21世纪经济报道》6月20日报道说,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6月中旬在云南调研时强调,统计部门要深入查摆数据失真的风险点,将提高数据质量的理念、规范、手段、要求融入统计生产的全过程,对统计违法案件,将严厉追责,绝不手软。
这是他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第二次专门对统计数据造假问题公开表态。此前,中国国务院在5月底举行了全国统计系统座谈会,研究和部署防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工作。宁吉喆在会议上也指出,要充分认识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危害性,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
中国经济学者巩胜利先生认为,中国统计局关注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可能与国际压力和国内经济状况持续不好有关:
“这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向国际货币基金会这样的国际组织一直在要求中国提供真实的统计数据;另外,假冒数据给中国决策者也造成了很多问题,因此,中国领导层可能也开始认识到数据的真实性。”
报道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6月初结束后,美国财政部发布公告,把要求中国“提高经济透明度”列在“汇率改革”之后。显示美国对中国的经济透明度问题的重视。
美国财政部指出,经济透明度涉及经济和金融数据、能源数据、金融监管数据三个方面。
在经济和金融数据方面,公告说,中国为了更好评估消费和服务对经济平衡所起的作用,未来应该发布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月度服务业活动指标,并提升季度GDP数据的质量。
中国经济学者巩胜利认为,即使中国国家统计局开始要求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但下级和地方官员都靠编造统计数据显示政绩,因此很难改变统计数据不真实、不可靠、不透明等问题:
“中国各级官员的政绩就是靠漂亮的数据来显示的,如果统计数据不造假,很难不断地有这些可以显示的自己成就的数据。此外,好看的统计数据也是维稳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造假就成了一个必要的事。因此,他们在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问题上不大可能能有多大改进。”
国际社会对中国统计数据不可靠、或不透明的批评一直存在。海外媒体、学者对此问题也时不时进行探讨。美国《纽约时报》今年2月29日发表《中国经济数据迷雾重重,专家怎么看》的文章,谈到中国官方经济数据的可信度问题。文章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股市动荡,中国中央政府开始限制经济信息和数据的流动,控制经济话语权。这与全球投资者和经济学家所希望的中国应该增加信息透明是背道而驰的。
旅美中国学者程晓农,前不久在谈到中国官方统计数据的造假和不可靠时曾指出:
“中国统计局一直都在提供虚假数据。有些时候时因为技术上的问题,但更多的时候是政治需要。”
《纽约时报》的文章列举了中国数据和信息审查的案例:如去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官员曾命令英国金融信息和服务公司Markit Economics和总部设在北京的财新传媒集团,停止每月发布有关中国工厂调查的PMI数据,因为该数据对股市有影响。
不少专家也对中国的经济数据不透明表达了不满。上海独立经济学者叶檀表示,中国的大量数据很乱,像收入和失业率这些经济数据在中国很敏感。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克里斯托弗-鲍尔丁指出,中国数据的许多部分是谜中之谜,所以我不把任何此类数据当作最终结果。中国政府自2014年底以来,就没有公布过工资数据。
总部在北京的美奇金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共同创始人杨思安指出,中国高级官员要求收集数据的不同机构,在有必要时更改数据。
中国国家统计局有个从各省收集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小组,当各省的数字与中央的数字有冲突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判断作选择。如出现负值,数据会被删除。他曾试图搞清中国的家庭收入数据。但中国官方以不同方式发布的数字并没有可比性。
凯投宏观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表示,中国政府把发布GDP增长目标看成是政策制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国家统计局不太可能公布低于政府目标的数据。世界上多数投资者都把中国官方夸大经济增长数据看成是一种常态。
(记者:希望;责编: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