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部日前发布今年前11月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行,河北石家庄再列倒数第一,而在10个空气较差城市中,河北有6城上榜。此外,《北京市气象灾害防治条例》草案修改二稿将霾列为气象灾害,遭到舆论质疑。
根据中国环保部12月13日发布的11月空气质量排行榜,后10位城市分别是石家庄、太原、保定、邢台、兰州、唐山、邯郸、西安、衡水及郑州。其中有6个城市属于河北,石家庄连续第三次位列倒数第一。有当地市民感叹:我们石家庄利剑斩污行动开展了那么久,单双号限行一直限到年底了,目标不高就是“保三争五”,没想到努力了这么久,还是“第一名”。
今年11月17日,石家庄政府启动了“利剑斩污行动”,要求全市所有制药企业全部停产,未经市政府批准不得复工,以期能够完成全年PM2.5浓度下降10%的考核任务。
石家庄市民张女士向记者表示,直至目前,石家庄的雾霾仍然十分严重,这一个月来的大力治理并没有明显的效果。总体而言,石家庄近年的空气质量更是越来越差。
张女士:“空气质量不是太好。”
记者:“从12月份到现在一直不是很好是吗?”
张女士:“对,一直都不太好。雾霾(治理)少污染一点是一点,但不是效果太明显。每年都这样,为这个吃药,好多人都这样,这几年空气质量是越来越差。”
此外,12月1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北京市气象灾害防治条例(草案修改二稿)》中,明确把霾列为气象灾害。该草案在今年5月第一次审议时,该条内容引发舆论普遍反对,而二稿中仍然将此保留遭到一片质疑。
《法制日报》的报道说,全国人大代表吕忠梅,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汪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美国环保协会中国项目主任张建宇,美国加州环保局环境管理工程师开根森,美国杜克大学昆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张俊杰等均对此提出反对意见。
报道还引述专家表示,霾一旦列为气象灾害,就会排除人为污染的情形。《草案》将霾纳为自然灾害不仅违反科学规律,会混淆概念,还会为霾污染制造者提供一个逃避责任的理由。
有民众评论道:他们这事干过,譬如三年自然灾害。
而民间环保人士刘峻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把霾列入自然灾害,而是要完善追责及处罚制度。
“把不把它(霾)放到自然灾害不是问题的关键,对霾的形成的追责是另一件事,这个事不能放弃,需要坚持,这个不到位是肯定存在的。在经济下滑的前提下,他都放弃这方面的目标了。今年以来的政策又把经济带到高污染的路上去了。”
(特约记者:扬帆/ 责编:石山/寇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