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官员日前宣布中国已经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二氧化碳减排等目标,但雾霾污染仍很严重。有评论认为,由于牵扯到经济发展等问题,中国短期内无法解决雾霾问题。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11月19号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中国在二氧化碳减排等方面已经完成目标。‘十二五’规划要求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17%,截止201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比下降6.1%,比2010年已经累计下降了15.8%。现在看来中国已经完成“十二五”期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在能源结构再优化方面,“十二五”规划要求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4%,目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2%,比2005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完成目标也没有问题。中国现有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了21.88亿立方米,超过了之前中国对外宣布的增加15亿立方米的承诺目标。他也表示,现在中国的大气污染,特别是雾霾的污染还比较严重。治理污染有一个逐步的过程。不会用太长的时间,这些问题就能够解决。
美国纽约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对此评论说:
“雾霾的治理牵扯到各个方面,不是你想减少雾霾就能减少。它牵扯到就业的问题、生产的问题,经济发展的问题。你不能说为了治理雾霾,一下子把所有的厂关掉。中国在这方面正在做努力,中国现在已经在大力发展太阳能、风力发电、电动汽车、核电站。但是在消除雾霾方面能看到成效,不像现在这样在北京、东北、江南都有严重雾霾,我估计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才能看到初步的成果。”
上海“一财网”报道,巴黎气候大会即将在11月30号到12月11号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第二十一次缔约方大会以及《京都议定书》的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届时也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要达成各国关于2020年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协议。解振华在11月19号表示,巴黎气候大会召开前,各国仍存在分歧,主要是如何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根据历史责任、各国发展阶段、能力、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应该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要求,承担全经济范围绝对量减排义务,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建议在2020年之前发达国家至少应该减排25-40%,现在发达国家的减排力度并没有达到该目标。此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发达国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没有得到落实。《公约》要求发达国家2020年之前实现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帮助,现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发达国家应该向发展中国家转让低碳节能环保技术,也没解决。
关注中国环保问题的旅美作家郑义对此评论说:
“中国官方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经济体,已经成为世界上极其强大的国家。中国的军费增长的很快,军费总数也很大。中国的政府是全世界最富有的政府。中国的县政府办公楼规模可以超过别国的州政府,甚至达到西方国家级政府的水准。那么怎么一说履行国际义务的时候,你就又成了要跟别人要钱呢?”
法新社11月19号的相关报道说,2013年中国大约排放了90亿吨到100亿吨的二氧化碳,大约是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倍,是欧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5倍。报道指责中国官员在巴黎气候大会前表态说,中国不会改变其有关控制排放的指标,而仍将维持到2030年达到排放高峰的承诺,意味着此前排放量将继续增加。
(记者:林坪 编辑: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