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晚报》3月28号报道,重庆市招生办人士透露,今年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没有报名参加高考,而与三年前的高中入学人数相比,今年高考报名人数比当初减少2万人左右。重庆部分区县的招生负责人认为,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农村考生迫于无奈,想拿个高中毕业证早点外出打工。另外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难,致使“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有蔓延的趋势。清华大学国际研究所所长阎学通认为,中国人自古就有通过读书丰富知识、提高修养的传统,而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的观念,是对教育的误解:
“人只要读书,就比不读书强。要说大学生读书上学是为了找工作的话,我觉得这恐怕是不符合全人类的教育发展方向的。自古以来,对教育的最高宗旨不是要把人变成一个有挣钱能力的工具,古今中外的教育都是为了培养人的一种素质。在国内很多人理解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读书完了,不能挣更多的钱,读书就没意义。我觉得这恐怕是对教育的目的,是错误的。”
报道认为,目前中国教育的难点在农村。“读书无用论”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消极影响引发了公众的关注。有网友认为,农村的孩子不是不想上大学,他们比城里人更希望靠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高额的学费却实在令他们难以负担。另有网友表示,读书并非无用,无用的是读个没用的大学。中国目前的高考制度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唯一标准,无视社会对于学生素质的各种要求。官方在大学教育中,硬性设置的政治和德育课程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剥夺和弱化了他们的创新能力。阎学通认为,国家不应该在教育中作出主观的决定,而应该提供给学生更多可选择的机会:
“最重要的应该是给学生提供给更多可选择的教育机会,而不是国家决定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受教育的权利是指,不仅仅是说有被别人教育的权利,而且有权利选择自己接受什么样教育的权利。由专家或者从事教育的人决定让孩子们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只从这个教育考虑,我觉得不是太合理。”
中国官方的“人民网”在相关报道中指出, “读书无用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中国目前“读书贵”和大学生就业难。现在的读书费用是以前的几十倍,许多家庭,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家庭为子女读高中、上大学甚至负债累累。而大学生毕业就业后工资很低,甚至还找不到工作,其期望之切和失望之重的程度可想而知。《中国经济时报》城市经济部主任张鲜堂认为,大学毕业生读书贵、就业难以及国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造成中国目前教育结构的失衡,能否在短期内解决这些问题,为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
“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教育改革也好像是30年。我们不是人才过剩,是严重缺乏人才,我觉得大学生就业难很多程度上是因为结构性的失衡。社会需要的专业,学校里缺乏这样的设计, 而学校所安排的那些专业,未必是社会上所需要的。所以,我觉得教育体制的改革就比较复杂了,涉及到一些教材、内容、学校的设置,乃至民营的教育资源怎么对等地让它介入的问题。如果还是继续这样由国家来垄断办教育的话,那么,我想这个问题是很难短期解决的。”
有中国媒体认为,从重庆市上万名学生放弃高考的现实来看,这里固然有教育不公的问题,但更深层的原因还是人才培养制度上的缺陷。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就业机会,使之真正把学识和能力相结合,才能消除“读书无用”的观念。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