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这篇报道的主要观点是:伦敦和纽约尽管不会很快丧失其国际金融中心的领导地位,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资金流转的经营等方面,这些老牌金融中心正在面临金融界暴发户的挑战。这些金融界的暴发户有圣保罗、孟买和上海等城市。与发展中国家资金流转相关的经贸活动包括:企业的融资、 跨境贸易、国际兼并、外向型投资和贷款等,在许多这些活动中,都活跃着中国的身影。
美国博尔州立大学经济学家郑竹园教授表示,路透社的观察言之有理。郑教授说,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已经指日可待:
“单单地讲这个评估是有道理的,因为现在的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中国、印度。全世界认为这些新兴国家是最有潜力的四个国家,在这四个国家里头中国是首位。上海几年之内要成为仅次伦敦的第二个最大的金融中心。那么现在外国的银行亏本的亏本,倒闭的倒闭,但中国的几个银行现在都赚钱。尤其去年世界银行的排名里头前三名都是中国的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还有中国银行。中国现在的银行在资本上已经超过很多外国银行,所以上海成为金融中心这是指日可待。”
路透社援引高盛集团全球经济研究部负责人、“金砖四国”一词的发明人奥尼尔的话说,“任何新兴的金融市场要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具备一些基本要素,包括使用英语、制定可信可行的经济法规,等等。”郑教授对这个意见不持异议:
“他当然有道理。金融中心的建立并不是容易的。除了资本之外还要懂得运用。这些它要评价是有道理。就是说很多法规还没有健全。资本是有了,但如何运用?这个还有进一步的东西。”
纽约城市大学经济学家周矩源教授表示,中国政府很可能让上海在国际金融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周教授希望中国实现金融市场的透明化:
“金融中心的一个前提就是它的作业要透明化;第二个它的账目要可信赖;第三个就是金融的流动幅度限制要越来越少。那么,当然这三方面来讲是中国还是有需要,印度也是有一样需要加强的地方。当然,由于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将近两兆四千多亿,中国是有可能性把上海搞成一个更大的世界的金融中心。”
周教授希望中国在外向型投资方面采取谨慎态度:
“从好的方面来讲就说中国现在已经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可是另外一方面来讲也是要小心。外汇存底都是好事,但是如果是很盲目地大量投资也不见得是没有风险的。我记得中国应该吸取八十年代日本大量在美国投资所造成的后遗症。那么,我想这是一个历史的一个教训。”
记者:“您能不能用两句话简单终结一下八十年代日本在美国投资带来的后遗症?”
周教授:“它是因为八十年代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太多了,储备太多外汇。那么这些外汇存在日本会造成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对日本来讲它是需要对外投资,那美国当然在那个时候也接受。但是你盲目投资,你想要买美国迪斯尼乐园、洛克菲勒中心都买下来。这样就引起美国的反感。最后导致日币升值,所谓广场协定,一连串地造成泡沫经济跟九十年代的所谓平成萧条。”
郑竹园教授表示,中国眼下的政策看来是在石油矿产与跨国公司的收购方面有所作为。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