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纷纷就中国未来五年经济增长目标和方式展开讨论

在中国官方宣布十二五规划纲要被列入15号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议事日程以来,媒体和经济学界人士纷纷围绕中国下一个五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和方式展开讨论。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有关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思路,最近海内外华文媒体讨论得不少。星期四《明报》的一篇报道以“十二五不再保八?”为题,引述了国家发改委的看法:这期间中国GDP增幅以8%至9%为宜。但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应该开始“低速时代”了;有人预测:中国将会把GDP增长幅度调至7%。

纽约城市大学经济学家周炬源表示,中国三十年来经济发展得不错,现在到了可以适当作一些调整的时候了:

“有三十年的增长都在7%以上这已算不错。从二战以后,全世界100多个经济体里有30年的时间一直维持在7% 的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只有13个,中国是其中的一个,那么,再看日本和西德战后的复兴,它也是30年之后面临着其他的问题,它势必要调整。所以中国如果可以很务实的去看待这个经济增长跟其他方面宏观方面的考虑,降低1% 或2%我想是很健康的。”

周教授说,过去三十年的高增长带来了一些后遗症。这位经济学家表示,中国要发展内需,不能一味依赖出口:

“经济增长带来了相当多的后遗症,比如说环境保护,城乡的差距,对外贸易的依赖。”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家徐滇庆说,要尊重经济规律,不要人为地设定增长指标。徐教授强调,政府要把注意力放在改善民生上:

“经济增长速度它是一个经济规律的体现。能高则高,不能高则低,用不着人为地去设定一个什么目标。至于说地方政府用经济增长率来作为官员升迁的指标这肯定是错误的。因为会鼓励弄虚作假,搞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甚至搞假数据。至于现在七还是八?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中国要走向现代化,还需要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国农村还有差不多两亿的剩余劳动力并没解决,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中国已经解决了农业现代化,农民都就业了,劳动力短缺了。那么到农村走一走就知道这话是不对的。三农问题远远没有解决。在这个时候,增加就业确实是我们当前一个重要任务。如果不能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社会的贫富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人民的不满情绪就会逐渐地累积起来以致威胁到社会和谐。所以不要去争论究竟那个数据有多少?而应该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

徐教授说,在处理产业升级和发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生产优势这两者之间,切忌顾此失彼:

“我们出口产业结构需要改进,增加附加值这是大方向是没有错的,而同时也必须要顾及到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

《明报》 报道提到西方国家有人“捧杀”中国。徐滇庆教授说,中国人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外界的表扬和批评:

“老二永远是不好做的。谁让你是老二呢,你因为扩张了之后,夺取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引起了不满。中国迅速的崛起正在改变着世界财富的分配和经济结构。所以,中国现在因为它的经济规模已经世界第二,是老二了。”

《明报》援引“官方权威人士”的话说,十二五规划中,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发展还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