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市新常态:违约?

英国《金融时报》网络中文版近日发表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严弘撰写的评论文章.文章称, 违约将成为中国债市的新常态。这一观点有没有道理?

2015年四月底,中国又一家企业债务违约。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家位于河北保定的天威集团是一家国有企业,属于央企,是第一例中国国有企业公募债券违约事件。天威集团无法偿付自己发行15亿元人民币中期票据到期产生的8550万元利息。严弘教授在自己的评论文章中表示,天威集团债务违约是中国债市中潜在的刚性兑付预期被进一步打破的一个重要标志。什么是刚性兑付?简单地说就是,不管出了什么问题,总会有人偿付投资者本该得到的钱,企业违约有银行甚至政府会对投资者进行补偿。对此, 中国金融信托专家孙飞博士星期五对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表示:

“中国老百姓现在要有风险意识教育,因为这个未来在法治方面也会向发达国家看齐, 通过法律途径途径解决问题. 如果天威集团违约没有欺诈, 没有违法,就是因为经营不善或市场变化等因素引起, 投资者要承担由此产生的风险。”

孙飞认为,天威集团的债务违约对企业本身和投资人而言是件坏事, 但对于中国整个债务市场的发展和健全来说又是件好事。严弘教授认为,中国企业与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出现违约或违约预期, 将是中国债务市场的新常态。对此, 孙飞博士不完全赞同, 认为严教授的观点有些偏激:

“未来中国打破债务市场刚性兑付将是新常态,而不是债务违约。中国网络发展的大趋势是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市场化不是指是人为的刚性兑付和政府干预。”

中国近日有评论针对天威集团债务违约一事说,刚性兑付导致中国资本市场好坏不分,金融资源持续错配, 中国必须对此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不过,关注中国改革问题的北京法律学者陈永苗先生星期五就中国在打破债务违约刚性兑付问题上的改革另有一番分析和解释:

“政府改革就是把原来政府信用支撑的一些债务抛给市场,减轻债务负担, 将国家承担的义务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债务市场改革也说明中国经济运行已经到了国家要抛开以往以国家信用支撑一些东西的地步。”

中国政府想在债务市场依法办事,让市场说话,但习惯了出问题找政府讨说法的中国老百姓能否“与时俱进”,在所谓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认同政府的改革?就这个问题,陈永苗有以下回答:

“中国老百姓买债就以为国家信用是他们购买债务的基础, 对政府有依赖。 再者,中国政府又有大包大揽的习性,与企业有某种配合的关系。现在政府想摆脱自己扮演的角色,我觉得很难, 可能会引起金融群体性事件。”

有评论近日强调,中国债务市场违约已经由私募向公募、由民营企业向国有企业蔓延的趋势将会继续;中国经济持续下行,这种现象何时得以缓解,现在问天无解。

(记者:闻剑;责编: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