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办公厅七月初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让中国民间资本再度做起银行梦。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七月初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之所以使中国民间资本银行梦近日再度成为一个话题是因为“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政策和纲领性措施。
北京经济学家胡星斗教授表示,这表明中国在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方面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政府试图打破国有银行金融垄断的局面,为中国民间金融的合法化创造条件;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是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解决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停滞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因为只有打破金融系统垄断的坚冰,类似产业升级和就业等问题才可能解决。如果金融系统垄断的坚冰无法打破,类似产业升级和就业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就无法解决。”
迄今中国只有一家民营股份制银行,那就是中国民生银行。
中国人民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在内的中小银行法人机构总共1400多家,民营资产规模仅占比仅15%。
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数据进一步显示,大型国有银行与政府控股的商业银行占中国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的95%,民营银行仅占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的5%,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所占比例高达60%以上。让人不解的是,在中国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60%的中国民营经济却只有占金融信贷资产大约20%的非国有金融机构为之服务,而占GDP比重不超过40%的国有经济却有占金融机构资产大约80%的国有商业银行为之提供金融服务。
对此,北京知名经济学者曹思源教授表示:“我一贯主张大力开办私人银行,由私营资本创办银行。私营银行的比重应该是超过银行业的50%, 只有超过50%才能称其私有化。我主张中国银行业私有化,或者私有化的比重大于50%。”
曹教授对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指导意表示赞成和欢迎。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马光远近日表示,“只有大量民营银行成为主流的金融机构,(中国)金融资源的错配(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中国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近些年来政府虽然一直有诸多鼓励政策的支持,但各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际存在的制度性障碍中国让民间资本的“银行梦”始终好做难圆
胡星斗教授认为,未来一个健康的中国银行领域应该有至少50%的资本属于民间,来自民间。
“民营资本更多地进入银行业看待是中国政府一个坚定不移的方针,但要是民间资本在中国银行业中占主导地位可能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因为那需要中国决策层高瞻远瞩,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要总认为只有国家控制金融才能控制经济,才能稳固政权。否则,即使相比过去有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民间资本在中国银行业也只能始终扮演小媳妇的角色。”
中国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最近对中国媒体表示,2013年中国政府在政策层面至少会设立一到两家民营银行,通过试点,权衡和检验民营银行的发展,为未来进一步开放银行业提供政策依据。
对此,曹思源教授表示:“中国银行业要引进民间资本即使是一下子开闸放水, 也得有个过程, 不是某个机构或某个文件一说就行动起来。从几乎为零开始,民间资本的进入需要时间。”
中国有学者曾说,民间资本进入中国金融业要突破“两重们”,即所谓的“玻璃门”和“弹簧门”。“玻璃门”是指中国民间资本投资不存在看得见的显性障碍,但存在诸多隐性障碍将民间资本阻拦在外;“弹簧门”是指即使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最终也会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得不退出。
“玻璃门”主要源于对中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所存在的各种无形约束。“弹簧门”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优势和民间金融机构的相对劣势形成鲜明对比,导致民间资本被挤出。难道这次“指导意见”的发布已经推到了“两重门”,让中国民间资本有机会圆了多年的“银行梦”?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