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出口管制无法解决半导体贸易争端

0:00 / 0:00

半导体是全球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全球目前最尖端的高新技术产业,不论是5G网络、人工智能还是机器人,它们都离不开半导体元件组成的芯片。美国专家近日表示,尽管中国的半导体业仍然明显滞后于美国,但后者必须采取措施确保美国企业不会在这场新新竞赛中失去主导地位。

美国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领头羊。不论是半导体元件还是半导体加工设备,美国都在国际市场份额中独占鳌头。芯片业是美国第四大出口业,超过八成的半导体元件和设备销往国外。正因为半导体元件和设备企业高度依赖于出口,中国长期以来是这些美企的大客户之一。

但在2015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投入3000亿美元,重点扶持包括芯片、机器人、新材料等十大产业领域。为了补齐中国半导体产能与其产业规模的巨大差距,北京当局还把半导体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出台了各类政府补贴政策刺激产业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盛顿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公共政策与技术项目组负责人詹姆斯•路易斯(James A. Lewis)周四发布了报告,详细阐述了中国对于半导体业的规划以及美国的正当应对措施。

中国半导体业依赖政府

在报告发布会上,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主席罗伯特·阿特金森(Rob Atkinson)指出,由于存在设备和科研短板,中国离精通半导体技术还相距甚远,但这并不代表它不会有朝一日掌握这门技术。实际上,世界已经目睹了中国在某些高新产业中的非凡潜力。

“中国已经克服了很多过去的技术难题。就拿航空技术来说,中国正在研发类似波音737的客机;中国高铁技术全球领先;华为的通信设备畅销全球;美中两国的超级计算机性能不分上下;中国还在进入量子计算领域。所以,我们不该认为中国难以在半导体技术方面实现突破。”

他指出,中国半导体业充其量只是一个人造威胁,因为它明显依赖于政府的扶持。

为了促进半导体业发展,中国多家央企设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又称大基金),重点投资芯片制造业。截至2017年底,大基金累计投资了60多个项目,实际出资超过800亿元,其中包括生产新一代也就是第三代半导体的龙头企业三安光电。

阿特金森强调,在中国政府看来,半导体业对于中国实现从科技创新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转型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当局将不惜巨大代价打造国产半导体产业链,以早日实现自主技术创新。

“我们不应该用效益模型来考量中国的工业政策,因为这些中企的效益非常低。但你如果投入足够的钱,你还是能看到效果。”

出口管制不是良策

鉴于美国在半导体业占据了不可撼动的地位,而中国又在千方百计地提升这门核心技术的竞争力,不少人担心后者会动用各种手段窃取他国的先进技术。

但这份报告指出,多年来,美国出口管制的目的就是限制中方获取先进的生产器械。但事实表明,这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美企希望把产品销往中国,它们还想把工厂搬到中国去,而二手器械市场也在兴起。路易斯写道,中国企业的难处不是拿不到器械,而是缺乏芯片制造的技术和经验。

与会专家普遍赞同这一观点,并表示依赖于出口管制不再是明智的选择。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全球政策副总裁吉米·古德里奇(Jimmy Goodrich)表示,出口管制是美国政府过去几十年来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工具,但它不该沦为解决贸易争端的武器。他认为,美中双方在政策领域都有提升空间。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其次,我们可以通过美中贸易协议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特别是政府补贴和知识产权信息的披露。”

古德里奇还指出,美国将无法阻止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脚步,但美国的价值观鼓励市场竞争,他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家傲华盛顿报道。责编:申铧 网编: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