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触怒北京

美国标普公司9月21号宣布将中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降低一级。中国财政部回应说,标普调降中国评级是个错误决定。有分析认为,中国信贷扩张呈加快趋势与习近平倡导的一带一路有关。

据法新社9月22号报道说,美国标普公司9月21号下午宣布,将中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A-降至A+,展望调整为“稳定”。中国财政部发言人当天在记者会上回应表示,中国政府近年来面对经济增长比较优势与要素变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基础更稳固,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在这样的形势下,标普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令人费解。标普关注的中国信贷增速过快、债务负担等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老生常谈”,忽视了中国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特点,忽视了中国政府支出所形成的财富积累与物质支撑。

美国西东大学经济学教授尹尊声就此表示,中国中央政府的债务总量不算高,债务较多的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最近中国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减少国有企业债务,如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偿还银行债务,限制万达等民营企业在国内举债到海外并购等,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平稳,在这种情况下,债务扩张是否到了会引发危机的时候,很多人会说,不会。但是,中国的债务扩张最近几年呈现加速度趋势,这是标普降级的主要原因。”

尹尊声教授认为,中国最近两三年信贷大量增加还与习近平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有关,

“一带一路是一个大的基础设施战略工程,前期准备花费较大,近期经济效益无法显现,因此有一定的风险。”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9月22号发表题为《西方对中国的总"评级"一直在错》的社评说,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主权信用评级被舆论场放大了影响力,被当成中国"行"还是"不行"的象征。欧美控制的世界三大评级机构在应用到中国时,"准确率很容易打折扣", "这是比较低端的意识形态游戏,寻求的是吸引眼球"。

尹尊声教授对此表示,

“标普公司是一家比较有声誉的评级公司,但是在评估中国这个半市场化经济时,它的固有标准是否适合一直很有争议。”

中国财政部发言人表示,国际评级机构长期以来所持的惯性思维是基于发达国家经验,是对中国经济的误读,忽视了对中国经济良好基本面和发展潜力。

(记者:高山;责编:嘉華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