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火速打脸 李克强地摊经济十天"收摊"?

0:00 / 0:00

就在中国各地纷纷响应总理李克强推动地摊经济之际,北京官方、中国官媒突然出现不太同调的讯号。是中共高层出现路线分歧之争?还是地摊经济在中国各地开花引起官方紧张?地摊经济的根源又是什么?

五月底,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大会上大力提倡“地摊经济”,推出鼓励失业人士做小贩谋生的保民生政策。“地摊经济”在中国大街小巷热议不过一个多礼拜,却接连遭到北京市官方及中央级媒体"打脸"。

6月6日,《北京日报》先刊出一篇题为《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的文章,引述北京城管执法部门称将"依法严格查处占道摆摊设点违法行为"。7日及8日,央视则连续两天发出热评文章: 《“地摊经济”不能一哄而起》、《一线城市不宜推行“地摊经济”》。

习李之争浮上台面 ?

这些批评声音与李克强在6月1日走访山东烟台考察时大赞“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的画面形成强烈对比。

美国哈德逊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韩连潮向本台分析,习近平与李克强的内部矛盾斗争,已浮上台面。

韩连潮: "很明显中共内部高层出现分裂,李克强(五月底)讲话同时,也提到中国有六亿人月收入不到一千元,在中等城市要租房都困难。这个话捅破了习近平的中国梦的谎言,习进平肯定不满。北京又是习掌控的地方,所以李克强地摊经济这个事情,由北京与党媒先(发难)。"

中国经济观察人士秦鹏则认为,政策迅速遇到阻力与中共权力斗争虽有关,但更像是政府在为快速升温的地摊经济"设置边界"。

秦鹏:“纯粹解读为内斗我不太同意,很大程度上是中共为了解决执政危机,不得不寻找一些出路,在其它方面没办法,就想到最原始的经济生态。”

秦鹏告诉本台,"地摊经济"有其副作用跟局限性。首先是对房地产、商铺的冲击,中共地方政府财政有许多仰赖卖地赚钱,势必受到影响;另一个问题是对城市街景、形象的管理,但政府也很难出一个详细清单,划分哪些城市、哪些摊贩可以被允许摆摊。

面对贸易战和瘟疫,中国重启三十年前的“地摊经济”。(法新社图片)
面对贸易战和瘟疫,中国重启三十年前的“地摊经济”。(法新社图片)

分析: " 地摊经济 " 是拯救失业的权宜之计

在中国著名独立智库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看来,推行地摊经济是中国政府面临经济下滑的权宜之计。2019年,曾是自由派思想堡垒的天则经济研究所遭政府施压关闭。

盛洪:"中国经济一直在减速。我们估算去年就是零增长,今年也是。没有疫情以前就很糟了。中国每年要新增百万的劳动力,没有创造出就业机会,就是失业。"

秦鹏则分析,中国经济动力失灵,而国有企业是执政基础、权贵的钱袋,不可能动;在国进民退后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缩小,对中小企业的减税降税政策不明;外贸上,又因为疫情造成影响,且产业外移是趋势。因此中共想到开放地方经济,至少让失业的人们有机会"自求生路"。

秦鹏:“(大规模失业)对中共的统治是一个很大的危机,很多人会造反的。”

中国的一名年轻人在街头摆起了咖啡摊(社媒截图/乔龙提供)
中国的一名年轻人在街头摆起了咖啡摊(社媒截图/乔龙提供)

盛洪:百姓的经济自由 为什么要感谢政府?

社交媒体上,有关"地摊经济"的视频及文章仍在不断出现,各地的人们还在热烈地讨论。

盛洪感叹提到,以北京为例,近几年有许多菜市场、小区被政府强迫拆除、征收,或是对"低端人口"进行强制驱逐。而如今,政府突然为了保经济、保就业,以一种"恩赐"的姿态推动"地摊经济",他难以苟同。

盛洪:“完全以政府的意愿为依据,想开就开、想关就关,这种经济自由是无法得到持久和稳定的保证的。(经济自由)是宪法问题、权力问题。权力不是被‘允许’出来的,权力本来就在那儿。”

他说,地摊经济的大概念是正确的,但这在几十年前的中国就有了,直到政府逐步剥夺百姓的权力。如今把人民被剥夺的权力还回来,有什么好高兴的呢?

记者:唐家婕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