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局公布GDP数字 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明显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三公布,中国第一季GDP增幅为7%,其中进出口总额、工业生产增速等回落明显。有经济学者认为,中国经济为避免陷入通缩困境,仍需开启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的改革措施。

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警告,正处于衔接期的中国经济,其传统支撑行业主导力量正发生消退之际,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的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格外引人关注。

数字显示,被看作衡量中国经济状况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去年四季度的7.3%相比,回落到7%,创六年来的新低。另外,在工业生产增速回落的同时,虽然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仍达到7500亿元人民币,但进出口总额3月份同比却大幅下降13.5%。其中出口下降14.6%,进口下降12.3%。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接的关键阶段困难较多,受原有调整格局不易改变、出口压力大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短期内仍面临下行的压力。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者胡星斗认为,最新经济数字中,所谓中国经济“三驾马车”的主要支撑力量进、出口比率大幅下降,显示中国经济要比经济界的预期更为恶劣:

“中国经济从健康度来说,更多是政府主导的经济。政府大量投入才有经济高速增长,而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因为现在地方政府投资乏力、债务缠身,而且由于贫富差距巨大,普通老百姓也消费不起,消费率一直不高。再加上进出口双双下降,中国整体实体经济都出现下滑趋势。”

胡星斗教授认为,由于中国政府在财政、货币及房地产调控等方面的主导政策严重滞后,内需发展不足,从而导致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正日趋明显。这也是目前中国官方继续向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实施政策倾斜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中国经济有可能跌破7%。当然政府也会采取很多的措施,比如发改委过去一年就批准了大规模的基建项目。投资估计加起来几十万亿,钱如何筹集是另外的问题,但经济下滑的趋势恐怕很难改变。”

中国官方周三公布的数据还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率增长13.5%,三项数据均未达到官方早前的预期。中国央行自去年11月份以来,已两次宣布降息。但最新的经济数字显示,由政府主导旨在扶持出口及相关产业的针对性措施,似乎对保持经济的原有增速收效甚微。

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国际商务教授苏展认为,中国官方近期提出经济放缓的“新常态”,就预示经济高增长期的结束。导致中国经济放缓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中国所依赖吸引投资和对外出口的国际市场正发生转变;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意识到,高经济增长所换来的环境和社会代价也日趋难以回避。苏展教授认为,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将成为中国经济能否成功的关键:

“进出口大幅下滑,反映中国经济和国际市场需求在减缓。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搞人为的刺激政策。应该利用这个机遇,做经济必要调整。怎么能让经济更有效?城市化不是简单地盖楼;中国的服务行业按现在的经济模式看还是很落后;还有就是中国的传统工业如何产业升级。这些问题处理好,能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有益的作用。”

北京理工大学的胡星斗教授则强调,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平稳发展仍将取决于对现有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国营企业行业垄断、政策主导经济方向的现状下,中国民营经济长期遭受挤压,由此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也就无异于天方夜谭。

记者:何平 / 责编: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