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质量差 安居梦难圆

0:00 / 0:00

中国官方媒体讨论中国大陆房屋建设的工程质量问题,新华网发起对建筑质量的大调查,各地房屋质量安全问题随之浮现,房屋质量成为买房者最关注的问题。

中国官方新华网9月4日发表题为“‘护房行动’折射地产乱象 莫让好房子成奢求”的网评表示,人们需要没有质量问题、不偷工减料的“中国好房子”,而不是以次充好、有严重质量问题的房子。但现在买好房子却成为购房人的一种“奢求”。

新华网房产频道从7月开始在全中国各地发起对房屋建筑质量的调查活动,各地房屋质量安全问题随之相继浮现,很多知名房地产企业所建造的房子,被曝光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调查显示,在质量、价格、地段、环境、户型等一系列消费者购房时必须考虑的选项中,75%以上的北京地区网民表示,在购房时最为看重的是房屋质量,房价因素仅居第二位。这个结果颠覆了多数人认为房价是影响购房最重要因素的观念。

网评说,中国房屋建筑普遍存在质量问题,主要涉及裂缝、隔音隔热效果差、渗漏、门窗变形、墙体空鼓、脱落、室内面积缩水等多方面的问题,在前三大问题中,裂缝占18.54%,渗漏占16.23%,隔音隔热效果占16.23%。中国房屋的质量问题,暴露了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偷工减料、不负责任和相关监管部门履职的缺失。

对此,国际反腐组织“透明国际”的亚太事务负责人廖然指出,中国建筑商为了牟取暴利,有意降低工程质量标准:

“中国建筑商在很多时候都为了好大喜功,第一,建造那些大白象工程;第二,为了偷工减料、从中牟利,盖得房子和建筑都是质量很低,寿命连30年都不到。其实,很多官员和建筑商还不希望建筑寿命太长,因为建筑寿命长的话,他们就没有项目可上了。官员们每上一个项目,他们就能从中赚到很多钱。很多情况下,很可能是上届领导盖的项目,下一届领导就给它拆了,否则哪里去找GDP项目可上呢?”

有媒体报道说,中国住房建筑部一位官员曾透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有20亿平方米的新建面积,消耗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但这些建筑的寿命大都只能持续25-30年。而在欧美国家,建筑的平均寿命一般都达到100年左右或更多。此外,上述官员还透露,中国的建筑虽然都寿命极短,但每年却产生数以亿吨的建筑垃圾。中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这给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带来巨大的环境威胁。

海外中文网络杂志《中国事务》主编伍凡指出,中国房屋建设质量差,是因为房地产商与地方政府相互勾结的结果。他们为了谋取暴利而偷工减料,打造出质量差、寿命短的房屋建筑:

“这是一种盈利手段,是建筑业主为其公司赚钱的一个手段。他们的目的就在于30年以后推掉再重建,又继续赚钱,通过把寿命搞短来增加他们公司的盈利。这是他们的一个新概念。在美国、在欧洲,百年以上的房子很普遍。30年一辈子才过了一半。住房应该至少有70到80年的寿命么,至少应该能够一代人享用么!”

新华网的网评还说,在网络时代,人人都是房屋质量的“监管部门”,当老百姓对企业的品牌产生不信任感时,无疑也是给企业敲响了警钟。房企应该严格自律,监管部门应对质量缺陷“零容忍”。消费者在遇到房屋质量问题时,不能息事宁人,应该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让无良开发商付出相应的代价。建造好和“守护好”中国好房子,才是在切实守护老百姓的“安居梦”。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