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电话沟通 贸易谈判僵局何在?

11月26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再次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财长姆努钦通话。但双方只同意就磋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剩余事项保持沟通,美方代表仍没有前往北京的计划。美中谈判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美中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协议一波三折。新华社周二报道,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当天上午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长姆努钦通话,双方就解决彼此核心关切问题进行了讨论,就解决好相关问题取得共识,同意就第一阶段协议磋商的剩余事项保持沟通。商务部部长钟山、人行行长易纲以及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等都参与了通话。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报道,中美接近达成首阶段贸易协议,但在取消关税的具体规模未有共识,中国坚持要求美国取消特朗普政府所加征的关税,这一直是双方迟迟未达成共识的症结所在。美国《华尔街日报》早前报道,美国官员预计不会应中方邀请本周到北京举行面对面谈判,因为希望中方先更明确承诺,会执行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和购买农产品的计划等。

对于这场拉锯战,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周二(26日)接受本台采访时说,从目前的经济形势观察,当前美中双方都有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紧迫感。他说,如果美国物价上涨,美联储就会加息,那么美国经济就会受到影响:“如果贸易战再打下去,物价就会上涨。特朗普希望把中国的产业链打掉,但他发现美国采购的成本会升高,它的物价会上涨。他如果继续从中国采购的话,关税加征之后,原来进口商可以消化,超过25%后,进口商必然要加价。”

贺江兵认为,中方受加征关税的影响比美国深远,比如一度停止从美国进口大豆。他说:“大豆,美国需要卖,中国需要买。现在美国猪肉也需要出口,中国需要大量的进口。如果中国还不进口,而去进口其它国家的猪肉,安全性贸易保障。再有大豆从别的国家转买进中国,中国的百姓还是要承担这个负担。”

美中在香港问题上角力,美中贸易谈判出现变数。(组合资料图片/美联社/RFA普通话部)
美中在香港问题上角力,美中贸易谈判出现变数。(组合资料图片/美联社/RFA普通话部)

两国均有迫切需要达成协议

虽然特朗普总统多次表示,华府向中国进口货加征25%的关税皆由中方承担,但纽约联储银行的研究就指出,事实并非如此。研究认为,如果中国公司要吸纳部分关税,就要将货品减价最多达20%,以便美国的零售商及批发商能维持产品价格保持稳定的利润。不过,由去年六月至今年九月的数据显示,中国进口价格只是下跌2%,这意味着美方向中方货品加征的关税,是由美国公司及消费者支付,估计每年支付约四百亿美元。

深圳一家进出口公司业务员李小姐对本台说,自美国加征中国货关税后,美国进口商发现消费者购买中国产品的数量,明显减少:“因为价格提高了,比如零售商以前每周都会购买同等数量的产品,现在每两至三周购买一次。”

《环球时报》在推特引述与接近中国政府的专家说,中方与美方“非常接近”达成第一阶段协议,中方仍致力于在平等基础上,与美国继续展开第二阶段、甚至第三阶段贸易协议的谈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周二则拒绝就此发表评论,他重申中方愿与美方共同合作解决未完成的经贸议题。

香港理工大学校园内飘扬的“光复香港、时代革命”旗帜(美联社)
香港理工大学校园内飘扬的“光复香港、时代革命”旗帜(美联社)

香港问题也成是贸易谈判停滞原因之一

山东大学金融系毕业的学者司令对本台说,美中经贸谈判押后有各种原因,对于中国来讲:“香港区议会选举以及反送中运动进入第五个月,美国国会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正在等待特朗普签字。这些形势都使得中国的底气不是那么足,而且中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第二个原因,中美两国大国在贸易谈判中,中方一直强调美国必须要把关税全部取消,而美国一直要求中国进行企业结构性改革,并且大量购买美国农产品作出实质性行动。”

司令说,中国对于美国提出的所谓原则要求,不会轻易让步,从而导致美中贸易谈判迟迟不能有新突破。《环球时报》引述接近贸易谈判的社会科学院专家称,中美确实是接近敲定协议,而且在内容上大致有共识,双方都同意签署协议后取消部分关税,但取消多少和哪些关税就有不同意见。路透引述美中官员、与贸易专家的谈话指出,原定于本月稍早签订的第一阶段协议,可能会延迟至2020年签署,且若有第二阶段协议,也不太可能在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之前讨论。

记者:乔龙 责编:胡力汉、许书婷、何平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