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从12月7日至15日“八连跌”,创下6月份以来的最长跌势。北京经济学者胡星斗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巴不得”的好事。而另一位经济学者温克坚表示,这显示中国的购买力在持续下降,外汇储备在不断流失,未来人民币汇率可能进入失控状态。摩根大通则认为,人民币还有5%至10%的贬值空间。
自中国公布新人民币汇率指数后,人民币持续明显贬值。12月16日,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4626兑1美元,较上日中间价低67个点子。据中国央行数据显示,从12月7日开始,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已连跌八日,累计跌775个基点。瑞银证券在最新报告中提道,中国外汇交易中心11日首次发布包括13种货币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进一步预示人民币将不再紧盯美元,同时人民币兑美元将继续贬值。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对人民币新一轮贬值,16日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人民币跌势,可能是中国巴不得的,是中国盼望已久,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的经济很不行,特别是实体经济,特别是出口企业产能过剩,非常严重。这些产能只能是对外输出,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大大有利于企业的出口”。
瑞银证券在报告中提到,离岸人民币下跌可能助长了人民币进一步走弱的预期,或进一步引发人民币资金外流。国际金融协会(IIF)发布最新的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资本外流将超过五千亿美元。大量资本外流又会导致人民币继续下跌。中国央行试图利用外汇储备购买本币平衡资本外流,但是导致外汇储备下降。12月7日,中国央行发布报告表示,11月份的外汇储备为34,382.8亿美元,是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经济学者温克坚16日对此表示:“一是从中长期趋势来讲,人民币由于中央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过于放松,所以购买力下降,人民币对美元肯定是中长趋势趋于贬值的,第二,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某种意义上可能是央行有意操控的结果,它希望借助可控的小幅度贬值,来对冲由于美联储加息而变化的社会心理预期”。
12月17日全球金融市场将迎来“美联储议息”的关键时刻,九十成五以上的经济学家都预计,美联储此次加息将不可避免。中国民间对此也深表关注。有人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贬值,就是因为市场预期美国将要加息。而利率提高,会增加投资收益,资金就会流向加息的货币,尤其是像美元这种影响力最大的货币。
温克坚说,中国选择在此时此刻贬值货币,有多重考虑:“央行虽然可以有限控制人民币汇率,但是它对社会预期,我觉得它没有办法这么有效的掌控。当越来越多的公众认为人民币中长期要贬值的话,央行原来设定的幅度就不够用。尤其从最近几个月中国外汇储备的流失,可以看到这种趋势。这个问题事实上比人民币贬值几百个基点要严峻得多”。
面对明年的人民币汇率,摩根大通认为,人民币还有5%至10%的贬值空间,瑞银证券报告中预计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5%,报6.8元。温克坚认为,大行的预计只能参考,不可尽信:“我觉得可能在一年半两年以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才真正显露出来,那个时候可能不是1比6.8,可能1比8、1比10,是一个中国自己也不能控制的局势”。
(特约记者:乔龙;责编:寇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