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刚 、朱永德分析中国经济新常态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25号刊载该报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的文章: “中国‘新常态’面临四大挑战”。英国工商会首席中国顾问吴克刚和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荣誉教授朱永德也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作了深入分析。

《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所指出的中国经济“新常态”所面临的四大挑战分别来自: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经济增长率的放缓、推动海外发展过程中与世界经济的对接、政治上日益浓厚的威权色彩。

英国工商会首席中国顾问吴克刚博士在接受本台记者电话采访时,也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作了深入的解释和分析。

吴博士指出,“新常态”是一个概括性概念,其关键语汇包括:“发展服务业”、“在依靠投资出口的同时发展消费市场”、“供应测改革”,等等:

“ 在一定意义上,跟以前做法不一样的东西都属于‘新常态’…… 6%--7% 的增长率是一种可以认可的‘新常态’。”

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荣誉教授朱永德说,“新常态”确定了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方向。朱教授也说:中国的服务业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新常态’就是‘十三五’以后中国经济的方向…… 以出口为目的的制造业受到各种不同的限制。任何社会要发展经济、发展工业,都要发展服务业。”

不过,吴克刚博士强调说,“新常态”绝不意味着不要制造业。他说:

“现在有个‘中国制造2025’的新政策(新战略)。制造业不是不要,而是要提高效率、技术含金量、质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吴博士表示,发展高端制造业需要人才,但是他说:

“高质量的人才不像招民工那么好招。”

吴博士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亚投行,把中国的钱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钱集中起来,利用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经验和产能,等于说是帮助其它国家加快基础设施的发展。”

朱永德教授说,“一带一路”构想有其政治意涵:

“所谓一带一路、向外发展,经济固然是重要因素,但其中的政治因素也很大。”

《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的文章说,中国的政治制度应该超越所谓“民主集中制”;“很难相信,一个创新、开放的中国可以被无限期地束缚在一个全能型一党制政府的‘紧身衣’之下。”

(记者: 杨家岱 责编: 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