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牛津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中国大陆过半基建项目,成本高于效益,导致重大浪费,并加重债务负担。专家对此有不同评论。
最新一期《牛津经济政策评论》(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发表了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Saïd Business School)讲师阿提夫•安萨尔(Atif Ansar)为首的一组牛津教授撰写的一篇论文,认为中国过半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成本高于效益,“摧毁,而不是产生”经济价值,导致重大浪费,同时加重中国令人担忧的债务负担。
据英国《金融时报》 中文网9月12日报道,这项研究依据的样本是中国在1984年至2008年之间开展的95个公路和铁路基建项目。研究人员发现,中国有四分之三的基建项目遭遇超支,加剧了债务问题。研究人员估计,中国28.2万亿的美元债务负担中有三分之一可归因于此类超支。研究人员认为,中国大陆典型的基建投资不仅不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不能提供经风险调整的正回报。
现在美国的经济学者何清涟9月13日接受本台记者电话采访时对此评论说:
“牛津大学这个结论,并没有什么新意。中国自己的经济学家在若干年前就已经提出这个问题了。2009年中国4万亿投入进去,就有中国经济学家指出,大量项目重复建设,高铁、‘铁公基’没有产生效益,反而浪费了很多钱。”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认为,管理不善的基建投资是中国正在浮现的经济和金融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除非中国换档至较低水平、但更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否则中国将滑向一场基础设施引领的全国金融和经济危机。
何清涟认为,尽管很多基建项目重复建设,造成浪费,但中国目前无法停建这些工程项目:
“停不下来。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现在新增贷款。去年的11万亿,是流向房地产、基础设施和个人房贷。今年是基本上流向了个人房贷。只要继续建住宅新区,就得不断的修路,不断的征地,那么‘铁公基’这些东西也停不下来,因为要为住宅建设服务。”
报道说,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最新发表的论文认为,所谓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归功于大量基础设施投资是一个错误观念,中国的经济增长应归功于大胆的经济自由化和制度改革,而这种增长现在面临低水平基础设施投资过热的威胁。论文作者警告,巴西、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不应该效仿中国的道路。
美国西东大学商学院教授尹尊声9月13日接受本台记者电话采访时,对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的观点提出质疑:
“浪费不浪费,他按照什么标准来界定?怎么界定?像中国的高铁系统,现在搞成这么一个比较先进的基础设施,在世界上都没有的,怎么来评价它是浪费的,有收益的,还是完全是一个应该停掉的东西?他这个立论,缺少一个起码的经济常识,也缺少对中国现在状况的一个了解。”
尹尊生教授认为,中国的基建项目解决了大批人的就业问题,也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中国现在每年大概有1千多万人需要就业。中国搞这些大规模基础设施,在推动经济的发展,才能保证就业。这本身对老百姓是有利的。要不然就业问题怎么解决?尤其现在整个国际经济放缓,基本上停滞不前,产品出口现在有巨大的压力。如果出口也出不去,中国国内的经济项目也不能搞,那中国不会出现大量的失业问题吗?这是最简单的一个道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政府也是靠建设全国的公路网、铁路网来拉动经济的。没有高速公路系统,整个汽车工业就起不来。汽车工业起不来,钢铁工业就起不来。这是带动几十个、上百个行业的动脉性系统。特别是在中国,如果铁路系统不搞起来,那些落后地方怎么去发展经济?大山进不去,怎么去发展经济?那地方就永远落后。”
另据北京《证券日报》9月7日报道, 今年上半年,中国 国家发改委批复一系列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总额近8000亿元。7月份和8月份,国家发改委又密集批复12个基建项目,总投资规模达2849亿元。今年前8个月,发改委已累计批复基建投资项目超过万亿元。
(记者:林坪 责编: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