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难民涌入欧洲及德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生活在慕尼黑近旁的台湾协会总会长刘威良女士投书媒体向亚洲国家政府及民众呼吁。
连日来,大量的叙利亚等地区的难民涌入欧洲,尤其是德国,已经几乎成为二次大战后最大的一次难民潮。通过东欧涌入德国的难民,第一站几乎都是慕尼黑。德国台湾协会总会长刘威良女士就居住在距离慕尼黑不到一百公里的英戈尔施塔特。最近她写了两篇中文文章投书媒体,介绍难民问题并且呼吁亚洲国家及民众在帮助难民问题上应该更加积极。一篇题为,“大量的难民会是德国国家资产”,另外一篇题为“德国人民与叙利亚难民”。为此,记者三十号上午采访了刘威良总会长。
关于难民问题,她对记者介绍说,“我在德国生活了已经二十多年来,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难民一起涌入欧洲甚至德国来。第一站都到慕尼黑,所以慕尼黑这边人数比较多。但是,就我的观察,至少在慕尼黑这个部分,大家都还是非常积极地协助的,用人道的关怀来帮忙。”
对于德国如此积极的态度,她说,“我自己个人的看法觉得和他们的历史有关系。就像报纸上对默克尔总理的介绍那样,她家庭的背景让她非常有正义感,愿意接受这么多的难民出来。”
为此她对亚洲国家政府及民众呼吁说,“在亚洲这边我们比较没有看到一些国家比较积极地帮忙支援。在很多场合都会让人觉得,这些好像都和我们没有关系。或者说在国际上亚洲这个部分,给大家的印象是大家都比较重视经济,赚钱这些个部分。所以在人道关怀上我是比较希望,亚洲这些国家,包括台湾,现在如果中国也有能力的话,或者其它如日本、韩国这些经济起飞中的国家,或者说经济状况不错的国家能够更积极地介入,来帮助这些大量的因为战争原因逃出来的难民。”
针对一些人对难民问题的偏见,刘威良总会长说,“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愿意自愿地逃离家乡,其实都是因为没有办法生存下去了,他们才必须离开的。那我觉得这一点的同理性应该大家都要能够有的。一个基本上的价值观,普世价值观,告诉我们大家是应该要互相理解。如果你帮不了他们的忙,至少可以理解他们的处境,应该是不要用排拒的方式。”
(特约记者:天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