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再次回应“南海仲裁案”:不接受、不参与

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将就菲律宾提请的南海仲裁案开始举行庭审。中国外交部周二再次作出回应,强调对这一仲裁采取:不接受、不参与的态度。

菲律宾2013年向海牙国际仲裁法庭提出诉讼,要求法庭就该国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南海水域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开发权作出仲裁。路透社11月24号报道说,海牙国际仲裁法庭星期二将就菲律宾提请的南海仲裁案开始举行有关实体问题的庭审。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菲律宾方面违反与中国达成的双边协议以及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所作承诺,单方面提起仲裁,妄图否定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我们对有关仲裁案的态度非常清楚:不接受、不参与。”

中国政府拒绝参与仲裁的做法是否明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退休教授冉伯恭对此表示,按照国际法,仲裁两国双方应该在提交仲裁案件前达成合议,参加仲裁,目前菲律宾单方面坚持仲裁,这个仲裁案本身就有很大的瑕疵:

“根据国际法,只要有一方不参加仲裁,任何仲裁结果都没有约束力,因此如果出现仲裁结果对中国不利的局面,对中国不会有任何法律上的影响,海牙法庭没有权力要主权国家接受它的裁判。”

中国对南中国海大部分地区提出主权要求,这与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和台湾声称拥有主权的海域有部分重叠。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主张与存在主权争议的国家进行"一对一"的双边谈判,反对与声索国举行多边谈判。

2013年,菲律宾针对与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主权纠纷问题,向海牙国际仲裁法院提起诉讼。今年10月末,海牙表示,这一诉讼属于该法庭的管辖范围,同意接手案件。

总部设在美国的亚太法学研究所所长孙远钊博士说,中国政府对海牙仲裁案件的不参与态度过于消极:

“我认为,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可以到法庭上和菲律宾对质,提出对方单方面要求仲裁,违反有关国际法程序,要求法庭拒绝审理该案。”

菲律宾政府认为,中国在南中国海划设的"九段线"是过度声索且没有国际法依据。

孙远钊博士指出,由于中国在法庭上缺席,法官就会只听到菲律宾一方的说法,

“这很可能会出现法庭作出对中国不利的仲裁,但是中方的考虑是,如果中国参加仲裁,会进入一个陷阱,也就是请君入瓮,因此拒绝参加。其实中国如果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可以有机会要求撤销此案的庭审,我认为中国过虑了。拒绝参与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做法。”

孙远钊博士也指出,海牙的仲裁结果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中国可以置之不理:

“但是关键是中国的国际形象会受到一定影响,目前中国的这种态度会被认为是过于自大和霸道。”

(记者:高山;责编: 窛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