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喉舌《环球时报》指责中国民间媒体人和网民借与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北京会见的机会,向中国政府施压,谴责这是美国对中国的思想渗透,批评中国网友要求互联网自由“太萌”。
美国国务卿克里上周为期两天的访华行程,被中国官方媒体解读为,是为美、中两国领导人可能的近期会晤“打前站”。克里国务卿在2月15日结束访华前夕,与4位中国网络媒体人举行会谈,并开放网民参与,内容涉及“互联网自由”。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下属的《环球时报》星期一发表社评,将美国国务卿克里会见中国网络记者讨论网络自由问题解读为,一场中国网民向美国国务卿克里要自由的“表演”,并谴责国务卿克里的日程安排是“向中国对现行体制不满的人传递了一个信号:美国始终在关注并支持他们”。
社评说,中方参与会谈者中,有人敦促美国政府就网络防火墙问题向中国施压,并提到被判刑拘押的刘晓波、许志永等人。中国网民还呼吁美国政府支持“追求自由的中国人”。社评强调,中国看似曾经“在美国的压力下”释放过几名在押犯人,但那更多是中美之间的“某种交换”。随着中国愈发强大,今后连这种“交换”的可能将越来越少。如果中国异见人士今后还指望美国政府能给予特殊“保护”,那他们就太“萌”了。
在北京的资深媒体人、原“中新社”记者高瑜就此表示,《环球时报》批评中国媒体人与美国国务卿克里的民间互动,是中国官方对其与中国网民公开谈论“敏感话题”表达的不满:
“(《环球时报》)当然是起到了作为官方媒体看家护院的作用。现在的中国特色就用这种语言来鼓动,把一切不符合官方需要的都打成‘负能量’;官方所有的都是‘正能量’。《环球时报》每到中美关系出了一点事情,都是非常有激情地进行胡说八道。这些胡说八道把媒体人都作为异议人士,尤其把攻击美国作为一个癖好。”
高瑜认为,中国当局为平息民间权利诉求及群体性事件的动荡,与国际社会敌对,不断提高反美、反日、反越南和菲律宾等宣传调门。中国目前至少有超过50名网络知名博主,在习近平上任后的互联网“整治”行动中受到打压。中国民间媒体人要求美国国务卿克里帮助“推倒中国网络长城”的呼吁,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永远用这种思想:美国是中国实际的敌人,进行愚民。这种宣传尤其对年轻人是非常有害的,根本就不顾事实。这四位博客作家也都是媒体人,他们的意见的确不能代表象《环球时报》这种进行民族主义、反美宣传的媒体。但是,广大的媒体人为了这次会谈提出的意见都是很中肯的,尤其提出了美国应该帮助中国人民突破网络的封锁。”
《环球时报》的社评毫不掩饰地指出,美国所能做的是向中国进行“思想渗透”,给中国找麻烦;并警告中国网络人士,要具备大的政治清醒、坚持爱国主义,避免成为阻碍中国前进的“负能量”。
旅美中国作家余杰认为,中国当局渲染反美的目的,更多还是为共产党自身的统治理念辩护,中国官方媒体对此有明确的意识:
“(《环球时报》)还是认识到,中国和美国之间不仅仅是经济和贸易,而且也不可能成为所谓的战略伙伴盟友。因为中美之间最大的分歧其实就是价值观的分歧,就是民主和专制、自由和独裁、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和共产党一党统治的集权主义制度。这两者之间我觉得是完全不能相容的,两者间的冲突和矛盾不可能通过现在表面上看良好的商业利益、贸易关系来掩盖。从这一点上来说,《环球时报》还是看到了这个问题的核心。”
余杰指出,中国官方批评媒体人是向美国国务卿“要自由”,这与中共早期领导人打着“民主”旗号要求美国施压蒋介石的举动形成了鲜明反差,而近期中国共产党推出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表述,包含“民主”、“自由”、“法治”等内容,更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味道:
“比如(共产党)也反腐败,但他们把腐败作为内部高层的权力斗争、政治斗争,而像许志永等等这些新公民运动参与者要求官员公布财产的时候,却被抓捕、被判刑。虽然当局在其‘核心价值观’里也用了表面看能跟世界接轨的词,但实质上并不表明中国要真正走民主和法治的道路。“
路透社2月17日报道说,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使用措辞“天真、幼稚”批评美国国务卿克里与中国民间媒体人的互动是试图改变中国的发展方向。
(记者:何平 / 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