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媒体发表中国研究员的文章认为,中国目前还难以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权力中心,除在经济军事实力达不到取代美国的程度以外,还没有可令世界认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没有盟友,没有能力向世界提供秩序、规则和体制。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5月10日发表的中国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邓聿文题为“中国难以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新权力中心”的文章说,对于崛起国(或挑战国)与守成霸权来说,一个敏感的问题是霸权的易位。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任以来,因其“内卷化”趋势,有关中国应接过美国之棒成为全球推动自由贸易旗手的讨论不时见诸报端。一部分能影响国家决策和发展走向的中国政治经济的知识精英甚至主张,中国不仅应该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旗手,还要取代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邓聿文认为,目前中国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从现实来评估中国是否有能力和意愿成为全球新的霸主或权力中心,需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条件,一是意愿,二是实力。目前看,中国要成为全球霸主或领袖,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是不可能的。
在美国的“美中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谢家叶就此表示:
“虽然中国这几十年来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缺乏成为世界领袖的世界观和普世价值等。”
文章说,从客观条件看,全球或地区霸主必须具备的要素:一是,经济实力,经济要足够强大,国内市场足够广阔,才能吸纳其它国家的商品,为全球提供产品和原材料的销售地。没有扎实和强大的经济及市场,或许也能称霸于一时,但不能长久。
二是,军事实力。三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软实力,世界上一些霸权因为没有意识形态,或其价值观不能使人臣服,而急剧衰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是霸权的润滑剂,让人产生对霸权的认同,尤其在普世价值深入人心的今天。
四是,能否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如提供国际体系和全球秩序,以及组成全球秩序的制度、规则和国际组织。美国成为全球霸主至今不衰,不单因为领导世界打赢了二战,更因为创立了以联合国为代表的体系制度规范,为全球奠定了基本秩序。
五是,有同盟体系,打造同盟体系对成为霸权和维护霸权地位很重要。六是,时机和运气,如果运气来了抓不住,就会与霸权擦肩而过。
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亚太法律中心”的孙远钊表示:
“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发展,中国的诸多邻居都已开始感到人心惶惶,中国应该认真考虑,为什么非要成为世界霸。”
邓聿文指出,从经济来看,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以及大多数专家的看法,中国目前的经济体量刚接近美国的一半多一点。只能说,中国在经济上拥有刚接近成为全球领袖的条件。
军事上,中国第二艘航母前不久下水,还只能在近海作战;军事构成了中国成为全球霸主的一个短板。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中国这套价值观在国内都得不到多数国民认可,要在世界上推广开来,更让人难以信服,这是中国成为全球领袖的最大障碍。
另外,中国对世界提供的公共品也有限,除派维和部队帮助非洲等不发达国家外,基本无所作为。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模式曾经是中国处理全球安全问题的一个公共产品,但无疾而终。中国为主导的亚投行开发银行尚处于摸索阶段。
在美国的谢家叶就此表示:
“中国若不发展一些符合时代的思想意识,也就没法让别人认同自己的领导地位。”
邓聿文还表示,中国没有同盟体系,只有像巴基斯坦这样的盟友。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和不干涉内政原则阻碍了同盟体系的建立。运气也没有光顾中国。
文章说,美国总统特朗普当选并不构成中国加快成为全球领袖的有利条件。综上所述,虽然中国有成为全球霸主的潜质,但目前判断,中国称霸为时尚早。如果中国的“意识形态赤字”不消除。中国与其要在各种条件都不够硬的情况下充当全球霸主,不如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发展改造自己,兴利除弊,革故鼎新,向普世文明靠拢。
(记者:希望;责编: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