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安部宣布将从2月10日起,对入境中国大陆的外籍旅客,采集指纹备案。这一新规定将从深圳机场等口岸首先进行试点,之后陆续在全国各口岸实施。公安部的公告说,留存出境入境人员的生物识别信息是加强出入境管理的重要举措,并称目前国际上已有多个国家实施这一措施。有评论认为,当局此举防范海外异议人士的意图更强烈。
据中国公安部近日发布的公告,2017年,中国边检机关将分批在全国对外开放口岸对入境中国的14至70周岁的外国人留存指纹,持外交护照或有对等互惠安排等情形的外国人,可以免留指纹。2月10日起,这一举措将在深圳机场等口岸开展试点,其后陆续推广实施。
美国从2004年开始,对大部分入境的外国人收集指纹。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2月10日对自由亚洲电台说,中国对外国人入境要采集指纹,有多种原因,一是出于反恐需要,因为美国早在十多年前就实施这项措施,中国采取外交对等方式,因为美国做的任何事情,只要中国认为对她有利,就会仿效:
“她认为(对外国人)采集指纹对她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如果只是因为反恐,我觉得任何国家这样做,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很好的管理,这种形式就会被滥用,也带来意想不到的各种后果。另外,中国政府确实想采取各种手段,把所有进出关的人控制的牢牢的。因为你看到中国进出口岸都有‘黑名单’。有很多在海外的人可以改名换姓,把中文名字改成英文名字,同时换护照,这样可以绕过‘黑名单’”。
夏明以美籍华人吴弘达、周封锁等海外异议人士曾以英文名成功入境中国为例说,如果中国口岸当时采用指纹辨别,那么就会成功拦截这些人。他说:“这样的话,他们如果要防止、限制一些人。从八九六四,到一些学者、律师,包括法轮功等都在他们‘黑名单’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为了使控制更有效,当然指纹识别是最有效的控制方式。这个我觉得是他们最主要的目的”。
公安部发布的公告称, 可以免留指纹的外国人包括,持外交护照或持中国外交、礼遇签证的人员;有对等安排的国家人员;根据双边协议或互惠安排,互相给予免留指纹安排的人员;按照公安部有关规定,给予集中办理入境手续便利的外国副部级以上官员及其所率领的代表团成员,及十指指纹均残缺人员。
中国大部分网民对公安部的新措施表示赞同,说是便于管理在中国的有色人种,是强国的标志。但也有网民发出嘲讽。网民“华夏士人”写道,除了留存指纹外,还要采集DNA样本,建立入境人员生物信息数据库。“小兔子上灯台”称,新生儿录指纹意义更大吧。“不够五个字”称,“留了也没用,敢把外国人咋地?”
重庆维权人士谢丹认为,当局此举如果真的从保护国家和民众的利益出发,无可厚非:“你这个措施是否能起到作用,是不是有损于宪法和人权及公平原则,这个都是需要讨论的。如果是从行政上颁布这样一个命令,执行这样一个措施,我觉得值得商榷”。
深圳口岸自十多年前就已设立指纹采集点,自愿提供指纹的香港居民,在过关时使用指纹识别系统过关。不过,目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居民,担心指纹被滥用,拒绝使用指纹识别系统。
特约记者:乔龙 责编:石山/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