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都市报》日前报道,尽管中国向非洲援建了不少项目,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移民非洲、去非洲经商,中非民间交往中不愉快的事并不鲜见,一些非洲人对于中国人不像过去那么热情了。
广州出版的《南方都市报》援引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季平的话说,“我们在非洲上千万的项目做了不少,但非洲老百姓还是不领情,因为跟他们日常生活距离比较远…… 我们修了很多机场、大型会议中心,非洲普通老百姓能去的有多少?”
中国在非洲的援建项目跟普通人民的生活隔得远— 这 是个问题,应该检讨,但中非关系中需要检讨的问题也许不止于此。
美国西东大学荣誉教授杨力宇表示,中非民间交往中的问题与中非官方的关系并非风马牛不相关。中国与非洲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有了微妙变化:非洲再也不是中国外交的重点了:
“中国过去把非洲看成是外交的重点— 在毛泽东时代和周恩来时代。可是现在中国崛起以后,中国的外交重点不是非洲了。”
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家叶博士回顾了毛泽东时代中国与非洲的相互支持:
“中非间的交往和友好来往可以追溯到毛泽东时代。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对非洲进行了大量物质援助…….中国要重返联合国的时候,非洲国家都给予了很大帮助,很多非洲国家带头坚决支持中国返回联合国。”
谢博士表示,中国现在给予非洲的援助不再是无偿的。谢博士希望在非洲的中国员工爱护非洲的文化和环境:
“我们要注意当地的文化、风俗人情。要尊重当地环境的保护、人文的保护。(要思考)在发展企业的同时我们应该对他们的社会作什么样的贡献?对他们的人员培训我们可以作什么样的工作?”
《南方都市报》的报道说,肯尼亚一家中餐馆曾因拒绝当地非洲人下午五点后到餐馆用餐而引发民众抗议。对此,同样在非洲开餐馆的的陆姓老板说,“我们是客人,他们是主人,哪有客人不让主人进来吃饭的道理?”陆先生的话说得真好!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谢博士说,但愿肯尼亚餐馆事件是个孤立事件。谢博士说,餐馆要把顾客当朋友,不能光是为了赚钱:
“要让当地人感到你不是仅仅到我这儿赚钱的,你对我还是很关心,你对我的生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还是很关心。”
《南方都市报》说,中餐馆在非洲发展很快,但是如果“软件”跟不上,“民心还没有通,说不定哪天就会出现排华反华事件。”
记者:杨家岱; 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