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南美数百亿美元风险巨大

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巴西。预计他将带给巴西数百亿美元的贸易和投资项目。不过有专家认为,中国向南美国家大规模投资,有极大风险。

中国总理李克强开始对南美洲最大国家巴西进行正式访问。英国《金融时报》5月18号报道,有巴西高级官员透露,李克强访问巴西期间,预计将与巴西签署至少五百亿美元的投资贸易协议,涉及中国对巴西的基础建设投资等。在访问巴西之后,李克强还将访问南美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估计也将为这些国家带去大量中国资金。

中国主席习近平今年二月份访问过南美,并宣布未来12年中国将对南美国家进行贸易和建设投资两千五百亿美元。李克强的南美之行,显然是落实习近平承诺之旅。目前中国和以上四国的贸易额占南美和中国贸易的57%,其中中国巴西之间的贸易,在10多年间增长了12倍。过去两年,中国对南美的投资已超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洲开发银行对该地区投资的总和。

中国网络作者刘先生就此表示,中国对南美地区的投资是中国经济战略的一部分,有政治方面的考虑,

“中国对南美投资有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考虑。政治上就是为了在国际上增加中国的影响力,经济方面,则是要寻找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原材料,还有就是输出中国过剩的产能,包括钢铁、水泥这些。”

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说,中国对南美的投资,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主导,主要项目包括:铁路、公路、码头和其他基础设施。刘先生表示,这与中国最近展开的一带一路战略类似,旨在输出中国过剩的产能。中国媒体的相关报道说,中国加大对外投资,主要形式是通过政府借债进行铁路、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是由中国企业承建项目,使用中国的钢材、水泥,并以中国施工人员采用中国建造技术。
刘先生表示,中国对南美国家的大规模投资,隐藏着巨大风险,

“实际上风险很大。南美国家在二战之后曾被认为是下一个发展崛起的地区,欧美,尤其是美国作了大量投资。但在七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南美爆发过两次经济危机和财政危机,最后欧美和日本损失了数千亿美元。现在中国的投资没有附加条件,也缺乏监督的机制,因此很有可能走回欧美的老路。”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分析说,西方国家对南美国家的投资通常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洲开发银行进行,往往附带一些条件,比如,要求资金接受国紧缩财政政策、改善政府治理体制,减少贪污和官僚体制带来的损失,改善人权等。由于中国的投资不设条件,因此受到这些国家的欢迎。

美国南卡州立大学教授谢田则认为,西方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以私人企业和银行为主,主要目标是保证投资安全和获利,而中国投资是政府行为,其政治考量更为重要,

“中国的投资主要是政府行为,百分之九十五是政府间投资。政府投资必然有政治考量,有政治因素在里面,其实这个风险相当大。”

《金融时报》的报道认为,中国对南美国家进行的大规模投资,势必提升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这对美国坚持了两百多年的“门罗主义”构成挑战。所谓门罗主义,是指美国把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排斥其他外国势力介入的政策。

不过谢教授表示,实际上门罗主义在1970年代之后已经不再是美国的政策。如果中国想借助经济方法达到在南美挑战美国不可能获得成功,
谢教授也认为,未来几十年,环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安全稳定以及政治走向的主导权之争,将在美国核中国之间展开。他认为,在20年内,中国尚无法对美国形成真正的威胁,因此,中国应该和美国进行经济和政治上的合作,而不是敌对性的竞争。

记者:石山(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