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非洲战略:西方理性应对?

0:00 / 0:00

在北京刚刚结束的非洲峰会上,中国政府宣布未来几年将向非洲国家投入六百亿美元,引起全球关注。一位中国学者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称,西方国家不应担忧中国的非洲战略。

这篇由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寿慧生撰写的文章,发表在9月5日的金融时报中文网上,标题是《西方国家应理性应对中国的非洲战略》。文章表示,虽然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已经“彻底改变了非洲长期积弱的态势”,而且“带动全球经济复苏,让发达国家直接受益”,但“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提升日益感到不安”。

文章指,其中欧洲国家和日本表现得还相对理性,而美国是最感到不安的国家。

旅居美国的经济学者秦伟平认为,过去十多年中国的非洲战略,在地缘政治和外交方面取得一些收获,也确实让西方国家感到担忧。

确实,最近十多年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带来很多政治上的利益,包括非洲国家对中国的支持。西方国家因此产生的忧虑,可能要从长期来看。

寿慧生的文章则表示,任何一国国家的投资,都会有经济和政治上的综合意图,所以中国这种地缘政治上的部署并不令人意外。

美国俄克拉荷马中心大学政治学教授李小兵表示,中国对非洲大举投资的举动,其背后的战略意图并不透明,导致西方国家对此产生不少忧虑。

因为中国的影响力增加,等于是西方和美国的影响力减少。包括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关系,在非洲设立军事设施,甚至军事基地等,给美国带来很大压力。

西方各国的专家学者针对中国非洲战略的分析和评论,大部分是持正面态度。部分学者和专家对中国非洲战略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所谓“新殖民主义”策略上,指中国把非洲当成了原材料来源地和产品倾销市场,并使得非洲国家陷入债务陷阱。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从非洲进口569亿美元货品,主要是矿石和能源产品,而对非洲出口为926亿美元,主要为廉价的工业制成品。

一些非洲国家因高度依赖中国对当地原材料的需求,使经济跟随中国经济周期陷入困境。如盛产铜矿的赞比亚,2009年以后因为中国对铜矿需求减少而经济下滑,货币贬值,债台高筑。

秦伟平以津巴布韦为例,指出中国对该国的援助和投资,可能反而催化了该国经济的全面崩溃。

津巴布韦本来是非洲富裕国家,但因为穆加贝一系列错误的所谓改革措施,使得经济陷入困境,十多年前就发生了金融危机。中国投入很多资金,是否能成为朋友,恐怕未必。

过去十多年,中国对非洲的大型投资以国有大企业为主,援助项目也以矿山和大型的公共基建项目为主。但最近两年以来,大批中国私营企业赴非洲投资,中资的服务和制造业比例开始上升。

中国的专家说,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也拉动了欧美对当地的投资。寿慧生表示,因此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应该更多地与中国在非洲事务上进行合作。

不过李小兵教授认为,中美在非洲事务进行合作的可能性非常之低。

“合作的可能性很小,不发生冲突对抗就不错了。”

李小兵表示,中国在非洲的大动作,虽然是避开世界格局的热点地区,但却也难以摆脱欧美这些在非洲原本具有影响力国家的猜忌。但他认为,从地缘政治和军事上,中国不太可能在近期内对欧美国家形成实质的威胁。

清华大学的寿慧生在他的文章中说,随着中国在当地空间的扩大,中国政府的战略意图“自然也会发生变化”,他以中国在吉布提设立军事基地为例说,“任何大国都会用军事能力来保障本国和盟国的经济活动”。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华盛顿报道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