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部要把校园足球当成一项事业来做

江西九江的小学生在踢足球。(微信图片)
江西九江的小学生在踢足球。(微信图片)

0:00 / 0:00

中国教育部等六部门最近下发《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的规划,中国截至2025年将建成5万所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重点建设200个左右高等学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并把足球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参考。

中国政府六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的宗旨和举措包括,整体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提升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建立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积极开展班级、年级联赛,开展校园邀请赛、对抗赛。

中国教育部要把校园足球当成一项事业来做 -- 这个方针显然不是教育部一家的决定,而有可能来自于中共最上层。纽约城市大学教授夏明提到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对足球的重视:

“习近平(去年3月底)在德国访问的时候专门去看望了一个在德国培训的中国少年足球营地。习近平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提高球艺 ……中国的足球政治我相信只是个开端。”

夏教授说,中国政府将体育运动、特别是足球赋予很强的政治色彩:

“(现任中国领导)延续了中共一贯的思维方式: 体育是国家用来争光、扬眉吐气、立于强国之列、可以战胜其他民族的政治工具。”

在北京大学担任客座教授的美国亚太法学研究所所长孙远钊教授说,中国民族性格中欠缺足球运动所体现的竞争性、对抗性:

“如果从民族性格来讲,可以看出来,西方世界强调的是竞争,而东方的哲学理念比较强调的是合作。二者有互补和互相冲突的地方。鼓励对抗性、竞赛型运动所强调的是竞争。这(足球的发展)涉及到以后整个民族文化教育的价值观问题。”

孙教授以台湾棒球和美国女足的崛起为例来说明一个道理: 一项体育运动的发展不是靠揠苗助长,而是由一些看似偶然的因素共同奏力的结果:

“最近美国女子足球队得了世界冠军,现在美国女足风起云涌,女孩儿对足球有了极大的兴趣。”

夏教授说,足球运动基础性的普及是关键:

“足球好的这些国家(之所以好)的重要原因,倒不在于国家投入了多少钱,而在于它的基础性、普及性非常广。巴西等拉美国家都是典型例子。”

夏教授说,足球运动的过度政治化势必阻碍足球的发展。

(记者:杨家岱 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