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部通报107篇医学论文被撤稿事件:暂停相关项目基金

中国科技部星期四通报对中国107篇医学论文被国际学术期刊撤稿事件的调查结果,称已查实部分论文作者存在由第三方中介机构代写、代投论文等违规现象,已对相关科研项目、基金等予以暂停。有评论指出,论文造假凸显中国社会诚信危机。也有评论认为,医生职称评定中对论文发表数量的不合理规定,催生了造假问题。

德国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Springer),今年4月20日发表声明,宣布撤回2012年至2016年发表在《肿瘤生物学》上的107篇论文,这107篇医学论文的主要作者均来自中国。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的声明称,经过彻查,已经找到足够证据,确信这些论文在同行评审过程中有造假行为。

上海澎湃新闻网的相关报道称,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发现,遭撤稿的论文,提供的同行评审人姓名真实,但是邮件地址却是假冒。《肿瘤生物学》编辑以为论文发送给了真正的评审人,但是在与真正的评审人进行调查和沟通之后,确认评审人其实并没有对论文做出过评审。施普林格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巴特勒(Peter Butler)表示,同行评审流程是保障科研质量、诚信和可重复性的基石之一。撤销这些受到影响的论文,旨在清除不良的科学记录。

在这起大规模撤稿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后,中国科技部、教育部、卫生计生委、中国科协等单位6月14日在科技部举行记者会,向社会通报调查结果。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称,已经查实部分论文作者确实存在由第三方中介机构代写,代投论文等违规现象。科技部、教育部、卫生计生委、自然科学基金会等部门,已对涉事论文作者承担或正在申请的科研项目、基金、基地建设、人才计划和科技奖励等,进行全面排查。暂停了部分涉事作者正在承担或申请的科研项目。贺德方称,对查实存在问题的论文作者要严肃处理,向社会公开,形成零容忍的态势,坚决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滋生蔓延的势头。

关注此事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兼职教授卓小勤6月15日接受本台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论文造假事件凸显中国社会诚信危机。

“中国人目前的这种诚信的沦丧,已经是在各个角落,包括科研队伍当中,大家都不以为然,都不当一回事。我觉得这和我们整个的制度是分不开的,包括很多政策,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也和中国人缺乏信仰,有很大的关系。”

今年4月遭《肿瘤生物学》期刊撤稿的107篇论文,作者包括524名中国医生和在读医学生,涉及多家高校、医院和科研机构,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同济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解放军309医院、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

现在广东一家医院工作的胡医生认为,医生职称评定中对论文发表数量的不合理规定,催生了造假问题。

“我觉得其实对临床医生过多的要求论文数目,不是一种合理的决策。作为临床医生,把病人治好是最大的职责。论文的要求是次要的东西。”

《北京青年报》6月3日报道,在107篇中国论文被撤稿事件发生后,施普林格出版社旗下期刊《细胞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再次发布撤稿说明,撤销3篇2014年-2015年期间发表在该期刊上的中国作者的论文。其中一篇涉及重复发表,两篇涉及未经授权使用相关资料的情况。

(记者:林坪 责编:嘉远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