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1月份物价上涨(来自tudou网/心语 )Opens in new window ]
星期二,中国政府公布了1月份的CPI指数,与此同时,中国国家统计局宣布,自2011年1月起对CPI的权重构成进行调整,降低食品等七大类商品和服务的权重,提高居住类的权重。
统计局表示,对CPI指数调整为:居住提高4.22个百分点,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降低2.21到0.05个百分点。
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Index)的缩写,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当CPI>5%时,就象征严重的通货膨胀。
中国当局这种以改变权重强制降低CPI指数的做法引发了很多网友和专家的不满。此前,很多机构和业内人士预测,1月CPI将超过5%,东方证券甚至给出了“破六”的最高值。
对于当局此种做法,香港时事评论员李国成向本台表示:“如果超过5%,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我相信这次4.9%里面有数字造假。所以大陆的统计不是完全可信的,他可以把一些数字改一改,一些统计调整一下,让它不要超过5%。而且马上就要开两会了,如果现在超过5%的话,民生问题是很严重的。我估计这次公布的数据有些造假。”
当局的做法也引起很多网友的抨击,网友石头川表示:为了使CPI指数不“破5”,国家统计局采用了“新算法”,即:食品价格所占比重下调。网友木原逐舟也表示:房地产遏制价格了,就把份额增点,食品上涨了,就把份额减点。还有网友说道:新方案的启动有偷换概念、粉饰太平之虞。
早在12月CPI数字公布时,中国当局就表示,中国的CPI中食品的权重高,它取决于我们的支出中食品的比重,取决于恩格尔系数的高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网友表示,这次中国当局主动降低食品权重,显然是狠狠地扇了自己一个嘴巴。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星期三在香港商报发表标题为“中国CPI体系须大改革”的评论文章,表示:当实际物价水平上涨巨大,而政府职能部门通过权数调整把CPI压低时,它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会是十分巨大的。在实际物价水平上涨压力没有减弱的情况下,指标压低CPI,不少中低收入民众所处的困境可能会被掩盖。这时,中低收入民众对政府政策信心减弱,并有可能转化为对政府的不满,社会矛盾与问题就会越积越多、越积越深。
经济学者李华芳向本台表示:“如果CPI是随意可调整的,只是由国家说了算的,那么这个CPI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反映真实情况。这就意味着,只要我需要,我就可以通过改变篮子(中的数据),来使数据匹配我对经济控制的要求。直接有一个行政性的命令,大家就接受了这个数据调整,这个是最恐怖的。因为目前所有的数据都由国家统计局来做,大家都知道,他的数据质量其实是很差的。”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驻香港特约记者心语的采访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