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超两亿

中国官方最新公布的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达到两亿一千一百万,而且规模还将继续增加。在这些背井离乡的人中,80后—90后出生的青年人占60%。他们在打工所在城市定居的意愿非常强烈,然而他们在城里却受到种种制度性的歧视。如何应对中国规模巨大的流动人口,如何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已经成为中国的社会问题。本台记者高山邀请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岳刚德和在美国的劳工活动人士刘念春就此进行讨论。

记者:“星期二刚发表的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指出,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达到2.1亿人。而且在未来20年、30年内中国流动人口还会不断增加。同时,报告也指出流动人口在留住地长期定居的倾向明显。刘念春先生,中国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你觉得这和中国的户籍制度是不是有关?”

刘念春:“中国流动人口超过2亿。这2亿实际上建国初期时的城乡差别,也就是说它的户籍制度造成的。实际上户籍制造成了社会上的极大不公正。也就造成了乡下人和城里人的区别。这个区别是一个实质性的区别,它不一定是一种精神区别,而是在物质上的区别。乡下人的物质待遇就不如城里人。农村人待遇就不如城里人。比如那会儿说农村人不可以吃商品粮。城市人可以吃商品粮。这就造成了社会的极大不公正。而且农村的子女到城里去打工,他们不是城市户口,他们的待遇不如城里人。到现在这种现象也没用消除。所以,户籍制还是存在的。根除这种社会不公正现象,只能取消这种户籍制度。外国的话, 比如其他国家无论是美国、日本,它们都不存在这个户籍制度。户籍制度实际上是中国的一个特殊现象。这种现象早就应该取消。”

记者:“岳教授你是怎么看流动人口和中国户籍制度这么一个关系的?”

刘念春:“流动人口它肯定说是与户籍制度有一定的关系。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据我所了解的一些,在美国的话他们都喜欢旅居,只要他到一个地方去,那么也可能在这个地方工作几天或者一段时间,然后他又走了去另外一个城市。从这样一个层面上讲的话,恐怕美国的流动人口比我们中国更流动,更自由得多,对不对?我们一个是户籍制度;第二个还有我们中国的传统心理的问题。因为他们一般的话比较喜欢求稳,到一个地方他们觉得工作比较安稳的话,他们干上了就不想再动了。自己如果能够打拼的话,一般来说这个地方就可以定居下来。然后就在这个地方成家、育儿。这么样的心理这也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

记者:“ 刘念春先生,中国的流动人口在不断增加,而他们的子女教育以及子女的成长现在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的留守儿童没有跟父母到城里去念书,而是在乡下跟祖父、祖母老一辈在一起。他们的成长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系,而且他们的教育也往往被忽视。应该怎么样来解决这么一个问题?”

刘念春:“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实际上他就是跟着父母走这对他们教育才能有一个比较完好的教育。你把父母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看护,那肯定不如子女在自己父母身边。可正是因为户籍制造成农村人和城市的区别对待,造成他们的父母没法把自己的子女带在身边。因为带在身边他们的经济能力没法支付孩子的学费还有其他的问题。要取消户籍制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你像美国它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它可以孩子跟自己的父母在自己的身边,即便从农村到城市,不会感到这种差别,也不会感到子女是一个负担。”

记者:“你觉得现在农村子女到城市入学,城市是不是应该一视同仁?而且中央政府应该拨款或者说对农村的农民工的子弟有所倾斜给一些补助、免费之类的。”

刘念春:“对。这点政府应该是解决的。当然在拨教育经费方面应当比例适当增加。增加了教育经费,就可以解决学校里面比如像农村比较贫穷的子女,向他们倾斜。比如中午这顿饭,他可以在学校里吃,或者早晨的饭都可以在学校里吃。这实际上是花不了太多钱的。只要政府有心。现在中国不是现在富裕起来了嘛,富裕起来了花这些钱不但应当,而且必要。”

记者:“岳教授你觉得中国流动人口的子女的教育应该怎么解决呢?”

岳教授:“流动人口孩子的教育问题,政府方面应该纳入到义务教育里去。现在我们谈义务教育还有一点我们始终在谈义务教育是不是政府能够保障儿童的九年教育所免费而且所得其他费用的减免。其实必须是一个底线。真正来说的话,义务教育如果从更高的要求来说的话,或者从规范的层面来讲的话,还有一个政府怎样来保证儿童他们在其他方面包括交通、在学校一些日常生活、午餐等等都应该纳入这样一个范畴。当然我想应该时代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也应该对他们充满信心。”

记者:“岳刚德教授,是不是应该让广州、上海这些大城市有一个规定,让他们对农民工的子弟或有城市户口的城市子弟在教育上同等对待。”

岳教授:“是的。现在有些城市包括像杭州,他们的父母在一个地方工作几年之后,子女就可以自然的就地就读父母工作所在的区域的一个学校,这样就防止一部分的留守儿童。”

以上是在杭州的岳刚德教授和在美国纽约的刘念春讨论中国的流动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