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知名媒体人宋志标因为香港媒体供稿,“触犯” 当局本月初出台的有关规定,而于上周五被迫离职,成为首位广电新规惩处的记者。有分析认为,有关规定是向文化大革命倒退,当局也许想借宋志标事件“杀一儆百”,以此警告为海外供稿的媒体人,进一步收紧言论自由。
宋志标是《南方都市报》子刊《中国财富》杂志记者,今年初开始为香港《东方日报》旗下的东网大陆评论版撰写专栏。上周五,宋志标被杂志社解雇,原因是他“触犯”广电总局本月初下发的“禁止新闻从业人员为外媒撰稿”的新规。
据“东网”周三报道,对于被迫离职一事,宋志标表示,对此他早有心理准备。他成为首位因给境外媒体撰稿而被当局惩处的大陆记者。
盘点宋志标在"东网"上发表的数十篇文章,内容涉及为异见人士和人权律师被拘发声,及对“六四25周年”丶香港政改相关的评论。他在上周二在东网发表了一篇题为《推普废粤的四年变迁》的文章,文中称,最近几年,广州官方一直试图在电视媒体全面推广普通话节目丶限制粤语节目,批评官方紧缩政治和社会环境。
记者周四多次尝试联络宋志标,但未能成功。而《中国财富》杂志在接受记者查询时称,不能确定答复宋是否仍在工作。
记者:“现在还有这个人吗?”
《中国财富》杂志员工:“能查到这个人。”
记者:“他现在还在工作吗?”
《中国财富》杂志员工:“这个我还不能确定地答复你,只是能查到他的资料。”
事件也引发网络关注,有网民声援宋志标,批评当局加强对舆论的控制。
网民“筱彤雯璐”说:“内地无记者,只有吹鼓手。”
也有分析指,中国大陆媒体人为境外媒体撰稿有长远的历史,只是在毛泽东时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压下,记者才不敢擅自对外供稿,当局的所谓新政,实际上是倒退回文革。
大陆传媒学者乔木在“墙外楼”网站发文称:“内地官媒的公信力日益丧失,要靠禁止记者为境外媒体撰稿,来加强对舆论的控制。”
对此,原北京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焦国标周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曾读过宋志标的文章,认为若有类似情况的记者,可改为用化名发稿:“我在网上看过宋志标写的东西,比较年轻,是这几年出来的记者。不能为外媒供稿实际控制的是国内的人,我觉得这个本身没什么问题,没问题的意思是可以用化名丶笔名来写,另外各种规定这个那个太多了,能实行多久也很难说,他们抓了宋志标,可能过后也没人管了,这个规定不是一个成文法。”
据了解,这已经不是宋志标记者生涯中第一次被迫离职,早在2011年,他就曾因为撰写“5.12地震”三周年评论文章《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隐讳声援调查川震豆腐渣工程的艾未未,而离开《南方都市报》评论部,转职到同系的《中国财富》杂志。
近一个月来,中国政府加紧控制媒体丶收紧言论。
当局于上周二开始换发新版记者证,首度要求记者换证需与雇主签订保密协议,引发舆论震动,被认为是收紧对媒体的钳制丶强化对信息流通的严控。
上月18日,广电总局下发通报,禁止新闻记者和记者站未经本单位同意私自开展批评报道。被外界认为是对新闻界禁言之举。
上月30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新闻从业人员职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要求新闻单位健全保密制度,禁止大陆媒体从业人员为境外媒体撰稿等。被批是从源头上管控言论传播。
对于宋志标被指触犯新规定而遭解雇,香港记者协会主席岑倚兰周三对本台表示,事件显示大陆当局进一步收紧言论自由,借宋志标事件“杀一儆百”:“香港很多新闻媒体的中国版,都找内地有关人士来写专题丶专栏丶分析稿,因为没有人比内地的新闻工作者更加熟悉内地的情况。出了这个规定后在香港对中国新闻这方面的报道影响是很大的,我们不赞成他们这样做的,这是剥夺了言论自由的。当局把他作为先例,警告别人不要再为海外供稿。内地这方面很紧,是倒退的,要控制媒体,对记者很不利。”
(特约记者:忻霖 责编:林迪/申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