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总裁、副总裁日前因涉嫌贿赂被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上市公司人民网周五下午停牌。今年5月,人民网副总编辑徐辉也因涉新闻腐败被查。掌控舆论权的官方媒体高层贪腐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中国官方新华网周五下午的报道指,根据最高检消息,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河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贿赂犯罪对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廖玒、董事、副总裁陈智霞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案件侦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廖玒最后一次露面是8月19日,他参加了深圳举办的2015媒体融合发展论坛。
今年52岁的廖玒于2004年3月至2010年6月任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副主任、常务副主任,自2010年6月起出任人民网副董事长、总裁,期间还一度兼任人民网总编辑。
此前,广东《南方周末》的报道引述消息人士表示,廖玒被调查,与2015年5月,人民网副总编辑徐辉案或有关联。报道还说,徐辉任职人民网期间,敲诈勒索、劣迹班班,且“吃相难看”。
曾经在官方新华社供职的徐祥周五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在新闻不自由的中国,党媒高层同时也身处权力中心,他们利用手中的话语权,可以轻而易举地牟取利益。
“新闻媒体号称第三权力,尤其是在中国新闻不自由的国度,舆论监督如果用得不好就是个双刃剑。人民网有这么多领导抓起来,我认为很正常。他们因为身处权力的高端,一个记者都可以吃拿抢要,何况手握舆论监督权、发稿权、善后权——就是歌功颂德、补充采访、后续报道、粉饰太平——这些权力的人。而且人民网这样的一个单位,里面有很多油水的,不单单是发新闻那块,人民日报在各地都有分社,哪个分社都有企业,哪个分社都有项目,这些总是有油水的。”
人民网于2012年正式上市,人民日报社为其控股股东。人民网周四的收盘价为16.26元,周五上午股价继续上扬2.34%。至中午,人民网宣布下午停牌,对媒体报道进行澄清。不过,直至当天傍晚,记者也没有在人民网的网站上及微博平台上看到“澄清”。
而率先披露人民网高层被查的《南方周末》以及大量转载报道的网络链接都已无法打开。
对于这一现象,广州作家野渡周五向本台表示,在中国,一个有关媒体报道的潜规则就是官媒的问题,不应该由其他媒体首先报道。
“人民网是人民日报下面的,众所周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央视等等都是属于官方意识形态的窗口,也就是所谓的意识形态的管理部门。这几大官媒窗口出现了任何问题,都只能由官方安排报道,而不是由其他那些媒体弄出来的。”
消息也引发舆论热议,网民“10个昵称”从公司角度出发评论道:人民网的头头果然出事了。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公告?为什么在别的媒体披露以后还遮遮掩掩?它的董事会难道不知道上市公司的章程?由此可见,国内的上市公司何等不规范。网民“西区电台”认为:人民网最近两个犯罪嫌疑人廖某和陈某,履历非常一般,要不是在超级垄断的行当里人五人六,就是掉在人堆找不见的人物,这如果还不是制度之恶的结果那就是恶之花。网民“令狐补充”对于此事写了四个字:喉舌糜烂。
特约记者:扬帆 责编:胡汉强/申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