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慈善法》呼之欲出,草案中规定个人和外国人不能发布网络募捐信息,慈善组织的网络募捐必须在民政部门或指定信息平台发布信息等,引发争议。有评论认为,此举不利于中国目前并不成熟的慈善事业,影响民间捐助。也有人指,当局刻意立法打压民间人士不许他们参与人道救助。
中国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日前《慈善法》草案,第三次在人大会议接受审议,一旦最终表决通过,意味着中国将出台首部《慈善法》。
不过,草案中的一些条款却引发舆论广泛争议。新草案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展开募捐,应当在民政部门统一或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外国人在中国不能发起慈善募捐;如果个人、媒体没有公开募捐资格,就不应该发出公募信息。
广东律师庞琨3月11日接受本台采访时对有关条款表示并不认同,认为会影响中国目前并不成熟的慈善事业,也会影响普通民众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获得救助,
“我个人观点我是不认同这个条款的。因为我们国家目前慈善事业并不是很发达,NGO事业也不完善,按照这个法律的规定,具有募集钱款(资格)的机构和组织也不多,如果把这些募集的办法全部收归这些机构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受益互联网而兴起的一些比如众筹、网上捐款,给一些遭受重大疾病或者意外事故的人捐款可能就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变成违法的。如果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会被追究一些法律责任。这样我觉得可能会极大地影响到一些普通民众,用一些自己的方式或者互联网的方式获得救助,对我们国家的慈善事业起到不好的作用,所以我是反对这个条款的。”
庞琨又指,从法理上来说,作为一个公民,有权利处置、分配自己的财产,也有权以个人的信用发起呼吁帮助别人。立法可以规范有关行为,但不应当“一棍子打死”,完全阻止这些行为。
由于去年《慈善法》草案二审与《国家完全法》及《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二审草案几乎同步进行,也曾令外界担忧这是官方加强社会管控的措施。而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称《慈善法》将规范慈善组织的内部治理,规定慈善组织不得从事、资助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更进一步加深了外界的担忧。
湖南公民欧彪锋认为,目前民众所能依赖的、最方便、最有效的公开募捐途径便是网络,一旦《慈善法》通过,势必也会对民间支持生活窘迫的异议人士和政治反对者的行为产生巨大阻碍。他认为,中共当局刻意利用立法从制度层面有效扼制民间对异议人士和政治反对者陷入经济困境的援助,还能预防活动人士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抗争行动。
欧彪锋说:“这个草案里面提到,网络募捐需要通过民政部或者他们指定的平台才能公开募捐,就是所有的募捐必须经过当局的控制。近几年很多生活比较困难的,或者陷入窘境的异议人士,或者政治犯,对他们的公开的募捐,我估计慈善法(如果通过)也会遏制。这包括不仅仅只是针对异议人士,还有公民抗争行动,比如建三江、郑州三看等比较成功的抗争事件,都是利用网络公开募捐的方式有效地动员参与,通过募捐的方式解决这些参与抗争者的交通费用、食宿费用。”
记者:“他们这样可能对公民运动也会造成一定的打击。”
欧彪锋:“对。”
欧彪锋认为,中共当局通过对社会的进一步全面管控和钳制强化极权,最终目的是要遏止民间抗争力量成长。“想做慈善?也要党说了算。”
(特约记者:扬帆;责编:石山/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