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常委:两会将不审议4万亿元经济刺激资金投向(图)

中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贺铿公开表示:今年两会将不审议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的资金投入流向。国内有媒体认为,如此巨大的投资不经过人大审议,如何避免投入偏差,防止权力腐化,以及保证社会公平,确保民生等问题,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采访报道

0:00 / 0:00

中国政府在2008年底,提出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该方案计划在今后两年内,由中央政府安排1.18万亿元,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总计4万亿元投资,以缓解目前农村和城市人口失业,以及建立基本社会保障。时值中国的两会召开,有关4万亿元资金的具体投向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但是日前,中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贺铿公开表示,今年的人大将就发多少国债以及财政赤字的安排进行表决,而不会讨论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投资。他认为,无论是去年的1000亿还是今年初启动的1300亿,经济救市方案是政府权限内所作的安排,总的预算没有改变,无可非议。

对于政府的行政职能如何做到公开透明,2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政府网上与网友交流时表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的民主化。” 《中国经济时报》城市经济部主任张鲜堂认为,如此巨大的投资不经人大审议,而完全由政府有关部门在权限内操作,是否能够真正起到刺激经济的效果令人担忧:

“到现在为止,到底这四万亿怎么花?给每个省的分布到底怎么样?给国企多少?给社会多少?现在大家真的还不是很清楚。这么大的金额是应该经人大审议的。现在给大家的感觉是十大产业,可能更多还是投资给国有企业。人们担忧,这些钱拨下去以后能不能真正收到效果?时间需要多长?人们担心这些钱是不是会打水漂?”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穆虹也在早前表示,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投资计划涉及几十万个项目,相关投资安排需要在全国人大审查批准后,向社会公开。河北《燕赵都市报》报道指出,数额巨大的经济刺激投入,不经过人大的审议把关,有可能会造成投入偏差,损害社会公平。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的国际商务教授苏展认为,在中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下,人大和政协监督、审议政府的行政职能作用有限,而民众的参与和讨论可以有效的形成对于政府投资的公开监督,防止权力腐化:

“在中国现在的政体下,人大起的作用其实是很有限的,应该承认这个问题。人大的力量有限,可能不会一条一条象美国众院参院一样具体去审议这些钱怎么用。但是另外一方面,两会期间这些代表最后一致性的要求,中国政府不得不考虑。现在的关键问题不管是中央政府审议署也好、民意的监督也好,这些东西我觉得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因为好多所谓的这些政协人大的代表,真正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民意?这个我觉得还是有问题的。”

张鲜堂还表示,中国面对经济危机,更大的问题是公民社会保障落后于GDP的增长,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应该对医疗保障和教育等民生福利方面有更多的投入:

“中国更大的问题还是一个社会保障滞后于GDP发展的问题。我觉得如果在医疗、教育、民生这些方面,在振兴其他产业的同时,在四万亿通过项目拉动的同时,更多地考虑一些民生的问题。如果大家只是借这个机会参与了一场分钱的游戏,而不是真正地用于刺激经济、刺激消费来提升信心的话,对目前中国经济的判断、操作不平稳的话,担心会出现大起大落。”

据报道,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除了一些国家重大投资、能源项目外,对于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饮用水安全、农村医疗和公民养老保险等也是老百姓直接关心的问题。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记者何平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