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家程干远:习近平设立“国安委”与改革背道而驰

0:00 / 0:00

海内外舆论无不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感到担忧。中国著名法学家程干远指出:习近平试图通过设立“国安委”,将实行多年的“内阁制”改变成实际上的“总统制”,把所有权利集中在他一个人手上。这不是人们所需要的改革,而是与改革背道而驰。

目前旅居美国旧金山湾区的程干远接受记者采访,评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时指出:相信这并非三中全会的共识,而是习近平个人的意志。习近平已经是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三位一体,但他不满足于国家主席是象征性、礼仪性的职务,而试图通过设立“国安委”将国家主席的虚职变成掌握实权的职务:“这就是说,国家主席不仅仅是象征性的职务,而是有实际的控制权和决策权,对国家事务进行直接的领导。和国外比较,就是从原来的‘内阁制’变成‘总统制’,就是在三位一体的情况下,强化职权,更提高他的权威性。这就使人想到,‘国安委’这个机构的成立,很大程度上是习近平为了加强他个人领导权威,有利于清除反对派。”

程干远指出:中国是一个集权专制的国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放权,让人民获得权力,比如选举权、监督权、知情权,等等。他说:“换句话讲就是还权于民,或者叫还政于民。如果不走这条路,改革就不会成功。过去毛泽东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实际上是把中国人民打趴下了;邓小平让人民抬了抬身,还是没有站起来,还是跪着的。现在是让老百姓,谈不上站起来,要坐起来,讲讲话。现在要求改革的,是基层的普通党员、失业的大学生、农民工、弱势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没有他们的支持,习近平的改革是很危险的。极权的结果,不但不能推动改革,反而更加专制。”

程干远指出:习近平有保住其父辈打下的江山的使命感,缺乏的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天命意识”。他说:“孔子讲‘五十而知天命’,就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已经到了不改不行了。就像满清末年辛亥革命之前那样,等到自己想改革的时候,就来不及了。那个时候,不改革就是革命。”

程干远原为南京师范大学法学教授、中国行政法学会副会长,退休后移居美国旧金山湾区。程干远与旧金山湾区的中国民运人士有所接触和了解,他对民运人士的评价与中共当局大不一样。他指出,中共设立“国安委”是要加强对民主运动的镇压,其实民运人士是推动和帮助中共改革的重要力量。他说:“海外民运人士的批评或者建议,其实是为了促进国家的改革、国家的进步,不能把他们都作为敌对势力。他们的思想代表了国内相当一部分群众的想法,至于语言听起来很刺耳,那是忠言逆耳。作为领袖,连这一点都分不清楚?”

以上是特约记者CK发自旧金山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