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艺术家将在赫尔辛约的戏剧节升起代表底层呼声的“廖”字大旗

丹麦艺术家将在赫尔辛约的戏剧节升起代表底层呼声的“廖”字大旗。(天溢提供)
丹麦艺术家将在赫尔辛约的戏剧节升起代表底层呼声的“廖”字大旗。(天溢提供)

0:00 / 0:00

丹麦赫尔辛约夏季戏剧节将上演根据廖亦武的作品改变的五个戏剧,为此丹麦艺术家将演出的城市广场上升起他们设计的代表中国底层声音,代表作家廖亦武的“廖”字大旗。

北欧的夏季天长夜短,气候宜人,是各种艺术活动的胜季。每年这一期间丹麦举办的各种大型戏剧节,更是欧洲文化中的一道充满魅力的美景。二十七号,记者在网路上了解到,今年丹麦与瑞典相邻的城市赫尔辛约的夏季戏剧节将推出根据流亡德国的著名作家廖亦武的作品改编的五个戏剧,并且为此特别设计了一面“廖”字大旗,届时将在市中心广场升起。为此,二十七号晚上,记者采访了廖亦武先生。

关于这个戏剧节廖亦武先生首先介绍说,“丹麦夏天规模比较大的一个戏剧节邀请了我。他们邀请了我,因为他们觉得‘吆尸人’写得很好,就从‘吆尸人’中选了五个故事。其中包括三年大饥荒吃人的那个故事,工作队长,厕所门卫,还有天安门大屠杀中的那个天安门父亲,还选了一个盗墓者的故事。把这五个故事改编成五个戏剧。而且改编后的演出有的部分是在剧场内部演,有的又是在剧场外部演,场面比较多变。”

对于戏剧节的丹麦的艺术家为什么会特别为他升起这面旗帜,廖亦武先生对记者解释说,“这个旗帜是因为其他的作家和戏剧都是别的国家的,只有我一个人来自亚洲。他们说,为了清楚地说明这一点问题,就设计了一面旗帜。到时候在这个海滨城市,这个海滨城市海对面是瑞典,海这边是丹麦,一边是丹麦的赫尔辛约,一边是瑞典的赫尔辛堡。到时候我也会渡海到那边去朗读‘大屠杀’一诗。他们就会在广场上升起这面旗帜。这面旗帜,他们很得意地寄给了我,觉得设计的很好。到时候会在那里升旗,并且会升得很高。他们觉得这很有美感。”

对于这面旗帜,廖亦武先生认为,它代表的是底层的声音。“以前我写的这种文学我称之为老鼠洞中的文学。整个我写的人物,虽然是大多数但是没有发言权,他们就像耗子一样只能够在洞里钻来钻去。这也就是说,现在在这个所谓腾飞的中国是看不到这些人,听不到这些人的声音的。但是我知道,总有一天所有的这些老鼠都会跑到地面上来,这个能够决定中国的未来。所以说,我认为这是第一次,把一个底层的、被淹没的中国,作为一面旗帜升得很高,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说我是蛮兴奋的。当然,这也是我的‘姓’第一次升得那么高。”

对于这面旗帜,一位中国学者诠释说,这应该是一个巧合,而不是丹麦艺术家有意的。因为“廖”字下面“三人”,在中文中代表民众,民众之上是“羽”和“广”,也就是长上翅膀高飞,这真的就是廖亦武先生所说的,底层的人民一定会站到地球的表面上发声。

(特约记者:天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