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近日发文批评北京地铁采用人脸识别系统,担心公民个人生物特征信息遭当局滥用。有专家表示,全面升级监控手段,是中共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容之一。
最近有报道说,北京地铁将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乘客分类安检,用人脸识别系统对乘客进行判别,安检人员依次对应,对不同人采取不同的治安措施,消息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不过,北京市交通委表示,该技术应用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
个人资讯是个人权利的一部分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劳东燕,在其个人微信号上发表长文,表达对人脸识别技术运用中的法律问题的担忧。在文章中,她对当局的安保无节制投入究竟是要保护谁和防范谁感到困惑,因为作为名牌大学的法学教授,她感到自己也成了被当局防范的对象。
她并且指出,前些年北京地铁票涨价曾经举行多次听证会,而比票价更重要的个人信息问题,更应该由公众讨论和表态。
旅美中国法律学者滕彪表示,个人资讯和个人隐私,是个人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人身自由的一部分。这在国际人权标准中早有规定。
“隐私权是公民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个人人格权的重要表现。在中国,本来政府在法律上就不受限制,如果全面推广这种生物特征识别系统,那是非常可怕的。”
清华大学的劳教授在文章中表示,她特别不能接受这些防范措施是“政府善意保护”的说法。劳教授指出,掌控数据的人不是天使一般的存在。把个人安全的问题,寄希望于别人的忽视时,其实是一场赌博。
劳教授明确指出,相对于商业机构,她其实更担心公权力滥用个人信息,因为付出的代价可能比钱财损失更为严重。
中国还有比人脸识别更先进的技术 – 情绪识别
不过,中国还可能推动比人脸识别更高级的监控。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中国已经在新疆大规模试验“情绪识别”系统,该系统将对街上行人的情绪状态进行辨别,以作出相应的安全应对。
美国电子通讯工程博士龚叔佳说,情绪识别并非新技术,但在社会上广泛使用中国是第一个。他举例说,在巡逻警察经过时,该系统可能可以判断一个人是高兴、紧张或是愤怒,而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该人信息传送给警方。
他表示,如果这一系统获得全面推广,中国社会将陷入难以想象的恐惧之中。
“就是到什么地方见了什么人?思想倾向、表情甚至心里想什么?都可以通过类似的技术进行运算。这种对社会的监控深入到了每一个毛孔。过去历史上还可以腹诽心谤,对政权不满意,在路上还可以通过眼神来表示。现在一个眼神都会被他看到。”
他解释说,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获保释,条件是戴上电子监控脚环。而中国通过高科技对民众实行全面电子监控,等于是为全中国人都戴上电子监控脚环,本质上是把所有人都视为罪犯或嫌疑人。
龚叔佳分析说,中共19届四中全会公报中的重点之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对民众全面监控,是其中重要一环。
“共产党现在经济方面碰到特别严重的挑战,经济下滑。过去通过经济手段安抚老百姓,现在也不行了,所以必须依靠这种赤裸裸的暴力手段了。”
滕彪表示,在缺乏个人权利保障的制度下,中国当局全力推动高科技全面监控,将使中国的人权侵害日益严重,其衍生的各种问题也将在未来逐一爆发。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华盛顿报道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