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西藏境内最大的水电工程藏木水电站10月13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有学者指出,这一项目的发电规模远超藏区本地需求,却为向内陆及邻国输出电力提供了便利,而该项目对藏族文化以及西藏的生态环境均构成极大负面影响。
中国官方新华网星期二引述葛洲坝集团发布的消息说,由该公司参建的西藏最大水电工程“藏木水电站”6号机组当日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在雅鲁藏布江干流上规划建设的首个水电站全面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行。
报道说,藏木水电站的6台8.5万千瓦水轮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51万千瓦,年发电量为25亿千瓦时,是西藏电力史上跨入50万千瓦级的标志性工程,并对推进雅鲁藏布江中游梯级电站的开发、构建具有重大意义。
位于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的藏木水电站,从投建到运营已历时8年。期间,围绕该项目是否会重蹈三峡大坝覆辙,严重危害藏区的地质和生态环境等争议一直持续不断。
长期关注藏木水电工程建设的四川地矿局地质调查队总工程师范晓星期二接受本台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藏木电站只是目前中国集中开采西藏水电资源、在雅鲁藏布江及支流进行梯级规划的开始,其目的则是利用西藏的自然资源向内陆或邻国输送能源:
“这个西藏水电开发的基本模式,与现在四川、云南等中国西部内地大规模水电开发的模式基本是一样的,也是在整条河流从上到下做了很多梯级规划。本身就西藏来说,从经济总量到对能源的需求是不需要现在这样规划的。主要目的,还是把西藏的水电开发外送,包括‘西电东送’,还有就是向尼泊尔和印度输送电力。”
范晓指出,有鉴于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大规模开采水电资源无疑将对藏族文化,以及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严重负面影响:
“西藏本身是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方,也是很多大江大河的源头,那么在这里进行大规模水电开发对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包括社会环境都会带来很严重的负面影响。西藏的很多地方都是新构造运动或地质构造非常活跃的地方,会诱发很多地址灾害。另外,在藏木所在的雅鲁藏布江中上游耕地也比较集中,会带来淹没水泽包括草场,也有很多藏传佛教的设施、喇嘛庙等等,对自然环境和藏族宗教文化都会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流经中国、印度和孟加拉三国,进入印度后被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印度官方早在藏木水电工程动工阶段,就已表达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可能遭受水流改道、损坏生态环境影响的高度担忧。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星期二就藏木水电站运营回应说,中方一贯对跨境河流开发利用问题持负责任态度,会充分考虑对下游地区的影响。中、印双方通过专家级会议机制保持着良好沟通,中方愿 续就有关问题与印方保持沟通、合作。
美国加图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原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认为,中国政府近年借口发展藏区经济,大举开采当地的自然资源。但这种缺乏藏人本民族意见表达和参与监督的治藏政策,正是阻碍西藏实现真正自治的主要障碍:
“中央计划的这些指令性的工程,很少征求当地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意见。所以过去多年做了很多事情,可在老百姓看来并不是真正为他们的福利考虑,更多是为中央政府或其他的经济意图、战略而思考的。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应该尊重西藏人自己的高度自治。如果能够实现自治,西藏人就有权力和机会来决定自己的事务。靠中央政府自省的话,难度比较大,因为它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们的错误和问题。”
地质学者范晓也呼吁中国当局,在针对西藏水电开发方面,应根据当地切实的能源需求进行适度发展,停止以电力外送为目的过度开发。
(记者:何平; 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