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乡村夹缝中的农民工:生存难

0:00 / 0:00

中国官方 “新华网” 星期三报道,中国农民工中出现“逆城市化”困惑, 因为他们向往的城市容不下,他们有根的家乡就业难,在城市与乡村的夹缝中体验生存的艰辛。

“大城市买不起房,孩子上学又难,不得已回到了老家农村,回来后就业难,创业又屡屡失败。”这是在上海工作十多年返回老家安徽省界首市田营镇魏窑村过年的农民工李中发自内心的感受和心酸经历。对此,从深圳返回家乡湖南过年的张志儒大年初四对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表示:

“在城市当中,由于企业的搬迁、倒闭和工伤等种种原因而无法在城市继续生活下去,一些农民工回到老家后也没有好的出路。 虽然中国政府在农村实施新农村建设政策,但是不同的地方由于区域差别、环境和地理等因素的制约,他们返乡后发展很难”。

张先生强调,农民工在城市留不下,返乡难就业不完全是中国政府政策的问题,原因错综复杂。“新华网“的报道说,农民工李中1999年高中毕业后到上海闯荡, 从一家模具机械类企业每月只有300元人民币工资的学徒干起,勤学苦练,多次跳槽后而最终成为一家企业懂技术懂管理的区域经理。然而, 上海高企不下的房价和孩子在上海无法就读高中的现实, 迫使李中不得不带着老婆孩子返回家乡。对此, 来自河目前在深圳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的孟醒先生以深圳为例表示,发生在李中身上的事其实同样也发生在很多在外打工者的身上:

“对于这种问题, 不仅仅是农民工会遭遇到, 很多其他外出打工者, 除了极个别非常成功的人都不例外。非常成功的人是指那些企业高管和做生意发财的人。 只有那些非常成功的外来打工者才能买得起房子, 90%的外来打工者都是买不起房子的。 在大城市, 外来打工者的子女读小学和初中还可以勉强高价就读私立学校,高中就没有办法了。深圳的高中私立学校质量也不行,在那里读高中很难考上大学。”。

新华网的报道说,从上海回到安徽老家的李中发现,在上海学习和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都无法找到用武之地, 因为想做技术, 家乡没有模具机械类企业, 想做管理, 家乡的企业大都是依靠血缘等关系的家族企业, 对职业经理人没有需求。张志儒以深圳为例表示,目前即将出炉的中国《国家城镇化规划》要求有序推进农民市民化的支持短期内也很难解决像李中遭遇的“困惑”:

“农民或农民工市民化。 标签变了但不代表短期内原来的农民工在城市中能够享受到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 如子女就学。户口不是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为条件不错的农民工不会因为户籍问题离开深圳返乡”。

不过, 孟醒表示,目前在中国二线城市,户籍和相应的子女问题不像深圳那样的大城市难以解决;像他那样的人正在深圳那样的大城市遭遇李中类似的困惑。尽管如此,孟醒坚信中国政府或早或迟都要解决李中遭遇的“困惑”:

“这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至于何时解决只是时间问题, 因为不解决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城市留不下,回乡又回不去,这些人能够安心为社会做贡献吗?问题一天不解决,一旦出现什么诱发问题, 这些夹缝中的人都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力量.”

新华网的报道说,李中在家乡第一次创业开了一个化妆品专卖店, 但因当地政府整顿化妆品市场和他经营的化妆品品牌知名度较低两方面的因素夹击最终不得不关门大吉;之后与朋友养殖山羊的生意几经亏损波折之后,现在不温不火, 勉强维持。孟醒表示,如果将来深圳生活不下去,他将携家带口某个二线城市生活,因为有根的家乡由于生活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可能是永远回不去了。

(记者:闻剑 / 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