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落幕 收视舆论“吐槽”渐成主流

中国央视2015年春节晚会已经落幕。尽管有以反腐为题材的节目首次亮相,但这场集政治宣传、综艺调侃的表演再次受到中国民众的批评。有评论认为,观众“吐槽”现象已逐渐成为观看央视春晚的主流,而当局借春节娱乐进行全民政治教育的模式也将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央视2015年春节晚会在2月18日的中国农历新年除夕夜向全球播出。

这场在2012年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确认为全球最多观众的中国节目,官方虽尚未公布观众统计结果,但预计央视稍早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刊登大屏幕广告,以及通过“中国春晚”官方频道在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谷歌社交(Google+)和视频网站Youtube上的同步播出,使这台综艺节目至少覆盖了约7亿观众。

“年年看春晚,年年吐槽”可以说是央视春晚衍生出的另一个中国特色。北京《新京报》等媒体的报道说,社交网络让“吐槽文化”如鱼得水,但同时也挽救了春晚:在段子手的带领下,使得一大批年轻观众在除夕夜又回归春晚。“无吐槽不春晚”“边刷屏边看春晚”“打开微博看春晚”等等,吐槽这种自下而上的特殊方式让春晚得以延续。

海外中文政论刊物北京之春的主编胡平认为,央视春晚虽然在政治宣称和鼓动民族主义方面的意味过浓,但数以亿计观众仍然关注的原因,与中国春节的传统民俗有关:

“大家春节在一起聚会,打开电视对很多人来说就成了不加思索的问题。这已成了习惯,不在于大家多么喜欢看。很多人看春晚,其实就是抱着吐槽的目的来的。所以我们看到,一边春晚还在进行着,一边就骂声连天了。因为这时的春晚成了公共话题,很多人发现这时候发声,能引起最多人共鸣。”

香港东方报业旗下的“东网”日前披露,中共宣传部门早在羊年春晚之前就下发内部通知,要求媒体加大宣传,把春晚当成一次覆盖全民的政治教育。

报道指出,中国1989年发生举世瞩目的六四事件后,当局为缓和气氛,时任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李鹏在1990年的央视春节晚会进行到接近午夜时,突然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驾临”直播现场,并发表新年贺词。文章说,这虽是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首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现身春晚,但由此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却成为一项极具国家仪式感的象征性典礼,而全民喜庆狂欢的娱乐性也由此不复存在。

今年央视春晚的节目安排上,广为舆论关注还有三个以反腐败为题材的相声、小品:《圈子》、《投其所好》和《这不是我的》公开登台亮相。

胡平认为,春晚反腐节目虽试图揭示现实,但央视显然也更“现实”地意识到虽要讽刺腐败,但绝不能踩到当局的“红线”:

“(央视春晚)显然是想突出中共所谓的‘正能量、主旋律’,也因此就搞得特别乏味。过去一年,习近平大张旗鼓地反腐,春晚这次也把这个问题搬上舞台。中共反腐本来就面临一个极大的困难,因为尽人皆知腐败是体制造成的。因此一方面歌颂反腐败,但是稍不小心就变成了对体制的批判,(央视)又要小心踩到这个红线。”

旅美中国作家余杰则指出,随着公民意识和网络舆论的进步,当局借春晚洗脑政治宣传的模式必将被时代淘汰:

“春晚仍然在中国社会中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就说明春晚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共党国文化、洗脑宣传和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招牌。前几年有非常活跃的‘农民工春晚’,但习近平上台这两年民间春晚就受到更严格的打压和限制。但是,集权制度的专制者是最缺乏幽默感的。所以在我看来,随着中共在意识形态上的穷途末路,春晚这种统一的、官方打造的娱乐形式,也会在未来五到十年渐渐地淡出历史舞台。”

2015年的中国央视春晚已喧嚣落幕,看来它昔日那种叫好之声一边倒的“黄金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但伴随中华民族传统的年夜大餐,央视春晚承载国人的嬉笑怒骂,却已成为社会现实中的一种“新常态”。

(记者:何平;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