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教科书涉及歧视同性恋而起诉中国教育部的中山大学女生秋白(化名)及律师日前与教育部官员办公厅在北京市一家法院举行庭前沟通,法庭将择日宣布庭审日期。
中国媒体“澎湃新闻”11月24日报道,这是中山大学女生秋白今年8月因教科书涉嫌存在歧视同性恋问题而向中国教育部申请信息公开以来,秋白及律师与教育部官员的首次在法庭的面对面沟通。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表示,双方进行的一次庭前谈话内容不对外公开,将择日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日期。出庭的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官员邝璐向秋白承诺,将把秋白的诉求转交给教育部相关部门。法庭还确认了教育部的行政诉讼答辩状:针对公开信息“严重超期”,教育部解释说,“收发室在处理信件时,误将该信件投递至教育部下属事业单位教育部信息中心,‘系工作失误而非故意’”。
事发在今年5月,秋白发现诸多高校教材存在“歧视同性恋”内容,并向教育部申请相关教材的信息公开。因在“15个工作日”的法定期限内没有收到回复,秋白今年8月将教育部上告法庭,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立案审理。
在美国的人权活动人士刘青就此表示,在中国社会,对同性恋权益的认识问题还处在初期的歧视状态。北京一中院决定立案审理意味着,在政府层面,当局不再对这个问题采取完全不理睬的态度:ACT1
“同性恋在中国社会还受到歧视,官方对它的定义是‘心理问题’等。这位广东女大学生向中国教育部提出诉讼是一个创举。这类行动逐渐会使大陆在保护同性恋者权益方面取得进展。”
“澎湃新闻”的报道说,针对秋白要求教育部对高校使用教材的监管职能及对高校使用错误或不符合科学的教材监督措施”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教育部回应说:高等学校具有编写和选用教材的自主权,教育部不承担对高等学校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审定职责。教育部在行政诉讼答辩状中还提出,由于已对信息申请作出回复,“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形已消除,提请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或依法予以调解。秋白今年11月2日在个人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给中国教育部长的公开信表示:“我们都知道教材出错了,正如我们都知道同性恋不是病。”
在美国的刘青预测,中国当局在同性恋权益问题上,也许不会像在其他政治权益问题上坚持强硬和打压立场:ACT2
“我想,中国大陆当局可能不会觉得获取同性恋权益的斗争不会对它的政权构成太大的威胁,因此可能也可能不至于在这个问题太过于强硬。因此,同性恋权益这个问题的进展在大陆可能比较有希望。”
中山大学女生秋白还表示,自8月14日起诉中国教育部至今,她承受了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加上要完成学业任务,常常觉得心力交瘁。但她认为,坚持发声是比默不作声更正确的选择,“带来了改变的可能性”。她在公开信中解释,她决定起诉中国教育部,是渴望教育部能够正视学生的诉求,渴望与教育部建立正面的沟通。
法新社的相关报道说,21岁的中山大学学生,女同性恋者秋白起诉中国教育部的理由是,大学教材中将同性恋者说成是精神不正常者。
(记者:希望; 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