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单独二孩政策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0:00 / 0:00

中国大陆当局去年为缓解老龄化,推出单独二孩政策,允许夫妻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胎。政策推出一年后,申请生二胎的人数远低于预期。

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国各地共约有70万对符合条件的夫妻提出生二胎申请。官方新华社报道说,这个数字和官方预期的每年200万对有很大差距,出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官员的意料。

中国的“单独二孩”政策是指,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两个孩子。中国媒体采访的一些符合条件的中国年青人表示,对生二胎有不敢、不愿意和不容易的问题。在中国大陆,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上大学,保守估计父母得花几十万元,一般家庭难以负担两个孩子的养育费用,所以不敢生。因为生孩子、养育孩子令家长疲于奔命,所以不愿多生。

中国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民众对“单独二孩”政策反应平淡并不奇怪,因为生活成本大、压力高,没有物质条件做基础,年轻人不愿生二胎。在北京的社会学者梁先生对此表示同意,

“现在中国房价、物价这些生活成本实在太高,比如房子,十倍到四十倍的年平均收入,年青人被压得无法抚养孩子。再加上现在都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各种班什么的,年青人实在不堪重负。”

有中国专家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大陆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户籍制度以及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配套与公众的期待有很大差距,单纯依靠开放单独二孩政策提高生育率并不现实。

梁先生分析说,世界惯例是,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率越低。在中国大陆,双独家庭多住在城市,受教育程度较高,这也是他们不愿意多生孩子的原因之一,

“国际上也是这样,教育程度高生孩子少,教育程度低生孩子高。中国单独二胎城市人多,教育程度较高,所以他们也不愿意生孩子。”

中国大陆是世界上唯一个“未富先老”的社会。由于过去30年实行严格的一胎化政策,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人口比例已经接近15%,即将进入国际标准的老龄化社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多是发达国家,而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学家认为,如果一个国家人口中老年人比例太大,年轻人比例太低,就预示着社会经济负担大。中国计划逐渐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是希望能增加生育率。

广东中山大学心理学教授郭丽就此表示,她所知道的愿意生二胎的双独家庭,通常是双方家长和家族的压力造成的,很少是年青夫妻的自主选择,

“现在两个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亲要他们生两胎,这关系到中国人传宗接代的传统。”

郭教授表示,现在中国年青人思想日益西化,更关注自身的生活质量,社会物质条件只是他们不愿多生育的一个原因,而较少愿意为家族或者孩子承担过多责任是80后的群体心理状态,是他们不愿意生二胎的最重要的原因,

“现在年青人,别说生孩子,有些连结婚都不想结。正常情况下,一个孩子出生,也是父母亲重新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但在中国,老人对养育孩子介入太多,使得这些年轻的家长失去这个机会,往往更逃避生孩子。”

据中国国家卫计委的数据,目前中国妇女平均生育1.66个孩子,接近日本和西欧的水平,低于美国。低生育率将加大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口红利丧失问题。中国政府开放单独二孩的政策是当局的努力之一,然而其效果如何却颇成疑问。

(记者:石山;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