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拟议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

去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使中国数年连绵不断的食品安全问题达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为此,中国政府计划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指导中国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监管。现在的问题是:中国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成立能使百姓重拾食品安全感吗?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

0:00 / 0:00

中国国内媒体有报道说,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成立将完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国北京律师刘晓原认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监管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其实早已有之,关键是落实不到实处:

“并不是说以前没有监管机构,有了机构关键是看如何履行、执行的问题,如果没有依法加强监管,可能仅有机构是不够的。我们不是成立了预防腐败局吗?现在腐败不是还很多么。实际上,在成立预防腐败局之前,我们也有那个纪检委、监察委员会、还有检察院等等预防腐败的各级机构,都有。那么,建立了一个机构,建立了预防腐败局,那么腐败问题还是很多。现在食品安全的监管出现这个问题,是很值得反思的。”

迄今进行的多项网络调查显示,围绕一年一度即将召开的“两会”,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还是反腐败,预防腐败局两年来的工作不仅没有遏阻腐败的蔓延,而且使中国的反腐败依然任重途艰。目前正在德国访问研究的中国作家、在中国国内被禁出版的报告文学《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一书的作者周勍也认为,中国的法律法规已经不少,关在执行不力。周勍认为,中国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症结在于媒体报道食品安全问题没有自由:

“比如说在前一两年,中国出现了一个中国牙防组织,那还是一个在民政部没有任何登记的、几个卫生部退休官员搞的组织,向全国的牙膏厂发什么消费者信得过的什么十佳产品,那样一个小铜牌就得240多万,我印象当中。什么值那么多钱?权力值那么多钱。那么,如果成立一个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没有媒体或一个机构的监督的话,我觉得权力变现就更容易了。”

法新社星期三发自北京的相关消息说,中国对食品安全监管不善的关键问题是食品行业有太多隶属不同部门的监管机构。周勍对此表示赞同:

“监管部门多,这是跟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有关系的,就是所谓的集体领导、集体负责。它背后是什么?集体负责就是谁也不用负责,反倒是给更多的人、更多的部门制造了一个从食品上捞取外快的机会和借口。在目前,我觉得可行性最大的是开放媒体,因为共产党害怕提倡政治体制改革,或开放媒体影响政权稳定性,但食品安全里面开放媒体,对他的政权的影响不大,而且可能能让他得分。”

不过,鉴于目前的政治体制,中国政府还不可能允许媒体自由报道食品安全问题。正因为如此,有人这样无奈地形容中国的食品监管状况是“食品安全事件泛滥——曝光——打击——问题缓解——再度泛滥——再曝光——再打击”。随着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设立,这种循环往复能否停止,打赢中国百姓戏称的“保胃战”,有学者表示,让人忧心忡忡的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至少短期内难以扭转。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