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要求学校不要怕校园暴力事件家丑外扬(视频)

在台湾,媒体近期大篇幅报导学校发生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后,国民党星期三召开中常会,邀请教育部长吴清基就「重振校园伦理,营造友善校园,禁绝霸凌行为」提出专案报告。身兼国民党党主席的马英九总统听取报告后,又下了一道「十六字」政策指令:「主动发掘、明快处理、配合侦办、对外说明」。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胡汉强报道

下载视频文件Opens in new window ]

马英九要求教育部应全力动员防范校园霸凌事件。

他认为,教育部从加强生命教育、法治教育、品德教育切入,这是非常正确的作法。但除了透过教育体系来防范霸凌事件外,法治教育更是不可或缺。

马英九回忆十年前,他在法务部时,每年春季都有会考,实际上就是宣导,让孩子们了解,所有行为在法律、道德、宗教、校规等不同社会规范上的评价。应该让下一代要了解,校有校规,国家有法律,要让学生养成这样的观念与习惯。

马英九还特别举例说,有人恶作剧把同学关在厕所里面,除违反校规外,在法律上也是妨碍自由。有些小男生去掀小女生的裙子,在道德上有所亏欠,也违反校规外,在法律上,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可能构成强制猥亵。

马英九强调,学校、校长、老师一定要建立不怕家丑外扬的观念。校园霸凌事情的盖子一旦捂住,就会泛滥。应该纠正没有被纠正的话,也许还会再发生。过去传统观念都是家丑不外扬,深怕一外扬的话,校长的考绩受影响、学校的校誉受影响,因此往往使得霸凌的数据不一定准确。

马英九再度重申过去政府处理弊案的「十六字」秘诀。对于霸凌事件,应该「主动发掘、明快处理、配合侦办、对外说明」。

他认为,霸凌事件经过媒体这一两个月来的报导,相信可以让大家了解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不过危机就是转机,同时带来了解决问题的契机。全民的觉醒,让政府在处理霸凌事件的时候相对容易。他希望教育部把握这个机会,建立好所有应有的防范机制。

所谓「霸凌」(Bully)事件,是外语的直接音译。有关「霸凌」的研究,最早起始于挪威学者欧维(Olweus,D.)的研究。

他将「霸凌」定义为:一个学生长时间,重复地暴露在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欺负或骚扰行为之中,是一种严重的偏差行为。这个定义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在做调查时引用。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胡汉强发自台北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