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视频文件:林培瑞在洛推介刘晓波文集《没有敌人,没有仇恨》。 (记者萧融拍摄) Opens in new window ]
林培瑞首先对上百位中外读者简介刘晓波生平,和刘晓波2010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但眼下仍被中国当局扣以政治犯罪名,连同妻子刘霞也失去自由的处境。
他指出:“今天来到现场的读者多半是西方人,他们对中国的社会背景和政治情况可能或懂皮毛。我认为,刘晓波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之观察是相当深刻的,我主要让读者认识刘晓波,进而对中国政治与社会问题能有比较深入的分析。”
林培瑞接受本台专访表示,多年前在中国和刘晓波相识,对刘晓波的人权思维并不陌生,但共同编辑英文版《没有敌人,没有仇恨》一书过程中,从刘晓波书写的字里行间体现比过去更深也更开阔的视野。
他表示:“比如刘晓波在作品中讲到欧洲哲学史,论及康德的思想,我想,很多西方人也不知道康德论述为何,但刘晓波已经掌握到了,并以诗歌型式呈现,刘晓波作品还不只是提到康德,从古希腊罗马直到法国大革命,这是我之前没有意识到的部份。此外,刘晓波对中国孔子思想的论述也非仅皮毛,他把有关孔子的基本论句和墨子、庄子、韩非子做了对照,其中有相当大的学问。”
中国官方和媒体大篇幅且高调庆祝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比刘晓波两年前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至今仍未重获自由,林培瑞对此语多感慨。
林培瑞说:”两者截然不同,基本上,莫言属体制内之人,他是中国作协副主席,必要时他(对当局)妥协,,而刘晓波的特点就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点也不愿妥协,这是他们两人最大区别。回想1980年代,他们两人是认识的,不知道是否能称为朋友,当时莫言写《红高粱》受到官方施以相当大的压力,刘晓波还公开支持他,但是,1989年六四之后,任何在中国的艺术家或作家都要面临诀择,选择留在体制内?或是体制外?他们两人走的是不同方向。”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萧融发自洛杉矶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