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表示未来五年内“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政府发布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年度报告,表示要在未来五年内“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专家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污染源。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

中国政府11月23号发布的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年度报告,概括了去年以来中国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阐述了中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立场和主张。官方新华社报道说,报告指出,在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坎昆气候变化谈判进程中,中国将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但中国反对以任何未经缔约方充分讨论和认可的“空降案文”作为坎昆会议的谈判基础。中国社科院的一名专家表示,在过去5年,虽然中国已经大幅削减了一些主要气体和液体污染物的排放水平,但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

总部在四川成都的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负责人杨欣说,如果以国家为统计单元计算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国是排放大国。但中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和历史累积排放,则远低于发达国家。不过他同时强调,中国民众应该树立走低碳发展道路的意识,

“我们从节能角度包括节能空调、节能汽车,家里面的家电都在向老百姓进行宣传,有些老百姓也在采纳。另外也在平常的公共交通,骑自行车出行,少开一天车,甚至26度空调等。这些都是普通老百姓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并且对他自身有一定的好处。这些做法很多老百姓在采纳。但是宣传的普及还是有些不够。”

杨欣认为,中国在国家战略上,在减排和治理污染方面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大力节约能源,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二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三是增加森林蓄积量,提高固碳能力,

“由于中国也作出过承诺,要在什么时间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所以这些承诺必须需要大量的工业企业,特别是排量的大户的话共同来承担。所以说对每个省很多工厂都下了一定的指标,然后减少排放。另外的话,因为中国现在也在注意一些节能的技术改造。因为过去在中国生产的过程中,单位能耗的耗量是相当高的。现在正在向这方面通过改进的话,减少这方面的一种排放。而且作为现在高耗能的企业,政府的相关部门像发改委的话原则上已经不批准了。作为大的一些达城市,它也把一些高耗能的企业慢慢地进行淘汰。”

在确定减排目标等问题上,杨欣认为,现在有的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万美元,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还在继续增加,却要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数千美元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确定温室气体排放峰值是不合情理的。

“再说作为发展中国家它们发展的话滞后发达国家很多年,有的可能滞后上百年这个发展的速度。所以说发展中国家也提出来不能限制我们的发展。减排由于发展中国家它的技术水平比较低,资金量比较小。发达国家应该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些资金的援助和一些技术的支持。这样才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表示,为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中国国务院于今年1月成立了国家能源委员会。在未来5年,中国将涌现一波建设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热潮,以实现中国政府在去年12月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所承诺的目标。胡星斗教授认为,中国在修建水电站等清洁能源项目时,一定要做好科学的环境评估。

“我们大量的工程上马,很多都是没有经过缜密的可行性研究的,包括我们汶川地震的那个地方,也就是龙门山地震带上我们建了几十座水库,包括紫金库水库都是建在了地震带上。包括我们的三门峡水库在50年代上马的时候,也是没经过像样的可行性研究。葛洲坝工程当时也是匆忙上马,要定在毛泽东生日那天上马。结果上马以后发现选址不对,为此停工了好几年。”

接受采访的两位专家都表示,人类社会正处于一场能源大革命的进程中,中国应以创新战略把握这场能源变革的机遇,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变公众和企业的能源消费和生产方式,以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为全球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