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部网站星期一刊发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的文章:《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要着力构建强大坚实的科技支撑体系》。文章指出,中国目前的污染是几千年来最严重的,资源的衰竭、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严重障碍。周生贤认为,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老路绝不能再走下去。旅美经济学家郑竹园对此表示赞同,郑教授说,中国因为经济飞速发展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如果不及时补救,后果不堪设想。
“未来的环境的污染不但威胁到人的健康,而且在破坏到自然环境以后,灾害就不停地发生,你把这个树都砍掉以后,水灾来了就会淹没很多地方。”
周生贤的文章称,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进行的情景分析表明,随着未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国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排放的任务异常艰巨。2020年,如果保持2000年的环境质量,那么资源生产率就必须提高4~5倍,单位GDP环境影响要降到2000年的1/4;如果要求环境质量在现有基础上有明显改善,则资源生产率必须提高8~10倍,单位GDP的环境影响要降到2000年的1/10。郑竹园表示,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在两会前表示, 2011年到2015年中国确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是7%。这证明中国当局已经意识到中国不能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高速增长。但是,郑竹园强调,如何将中央的精神落实到地方政府上,是个难题。因为在需要以牺牲地方经济利益为代价的情况下,治理环境污染的效果往往无法令人满意。
“每个城市、每个地方都希望它的经济成长率高。这就跟它的政策有关系。要发展快就多半会破坏到环境。政策的决定不一定以当地的GDP来决定。应该把环保变成一个考核项目,这样大家就比较会注意一点。”
中国当局在去年11月承认中国为世界头号温室气体排放国。周生贤建议由环保部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项目进行温室气体排放评估。民间环保组织“淮河卫士”创始人霍岱珊对此表示,由于中国的地方环保部门多从属于当地政府,在监督评估企业废气排放上,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
“环保部门不是一个垂直的部门,它受各地政府的管辖。它既要执行环保的一些法律法规,又要地方行政上的指派,有时候他们还处在两难的境地。这就影响了环境保护的发展。”
作为一名从事环保工作多年的民间环保工作者,霍岱珊认为发动民间力量、加强公民监督,对改善中国环境污染现象至关重要。
“大部分的公众参与做的是环境教育,但是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做一些具体的确定方位的。比如说一个工厂排放污染,它污染了当地的河流、环境等等。那么周边的这些公众对这家工厂就要肩负起公民的责任。对这个工厂的环保状态应该进行监督,这样才能够有效。”
中国自2009年来不断有环境污染事件曝光。就在上个月,安徽省怀宁县一家电池厂的铅污染,造成28名儿童血铅严重超标。另外,二月初的报告显示,约有10%中国出产的大米可能被重金属污染。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唐琪薇的报道。